韓少勇
【摘要】心理學是對人類心理活動及其外在表現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作為一種基礎學科,心理學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有效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體育教學的目的雖然是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心理學內容與體育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對于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依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學與體育教學的互相影響以及互相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 體育教學 互促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208-01
在對學生進行文化課知識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學生強健體質的培養,因為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知識層面、技能層面,更對人才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將心理學內容進行有機運用,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并有助于老師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而根據學生的心理水平進行對應的體育教學,并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最終達到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效果,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水平具有明顯而積極的作用。
1.心理學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進行的各項教學活動除了要遵循教育學的基本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有機融入心理學的相關內容,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促進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有助于老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發展水平以及心理狀態,進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各項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心理完成健康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要保證課堂教學氛圍、保證學生積極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之間就要形成一種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感情紐帶,在這種感情的關照下,老師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此外老師對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課堂上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或者眼神,這對于學生自信心以及學習積極性的促進作用是難以估計的,同時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忽視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未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教學的各種課堂內容往往難以取得學生的共鳴,當然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應用
2.1 在體育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引進競爭機制,是有效開展體育教學的一項措施。針對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體育教學的內容應該不僅僅局限于運動技能的掌握和訓練,還要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對應的競賽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有助于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根據學生的心理水平和運動機能進而開展不同運動層次的競賽活動,對于小學生可以進行簡單的百米賽跑,這種比賽活動形式簡單,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同時可以將班上學生全部納入到競賽中來。通過百米賽跑,學生可以訓練自身的爆發力以及競爭意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而達到心理發展與體育發展的協調共進。針對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可以組織班上學生進行球賽,針對學生對籃球或者足球具有濃厚興趣的特點,將班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籃球比賽,這個活動不僅可以大力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而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并在比賽活動中加深與同學的合作,這個過程無疑有助于學生掌握合作意識,同時有助于提升班上學生之間關系更進一步。針對大學生等學生的體育教學活動,可以組織大型的體育比賽如足球賽,這種比賽需要嚴密的組織,同時對場地的要求較高,通過比賽可以將大學生吸引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并對學生的整體素質起到訓練作用。
2.2 在體育教學中引進激勵機制
心理學研究顯示對學生的激勵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心理學家赫洛克通過實驗揭示了表揚的語言或者行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進而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適當引入激勵機制,對于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無疑具有良好作用。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心理發展階段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一般來講,對學生的激勵以口頭表揚為主,這種方式在世界訓練中容易操作,同時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進行表揚。體育運動教學需要學生調動自身運動神經和全身肌肉,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精神狀態對肢體的具體運動肯定會產生影響,當學生處于一種興奮、激動的狀態下,那么在參與到具體的運動過程中無疑會表現出更好的肢體性能以及協調性。相反如果學生處于一個低沉、消極的心理狀態下,那么在進行具體的體育活動時往往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此外運動過程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起到反作用,在運動中獲得老師表揚,掌握相關的運動技巧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2.3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心理學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狀態
在體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及時掌握自身的學習效果,老師可以運用心理學進行反饋,這樣一來,就可以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老師的反饋,有助于學生增加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優點和缺陷。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進行反饋的過程中要掌握好反饋信息的清晰度,對學生的反饋語言不僅要做到簡潔清晰,還要保證信息內容的清晰。傳統教學課堂上老師對于學生的具體動作往往評價為簡單的“好”、“可以”或者“不可以”,這些信息對學生而言很顯然不具有足夠的清晰度,學生通過這些反饋信息無法判斷自己的動作到底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因此學生無法進一步對自身的動作進行提高或者優化,在下一次進行體育訓練的過程中依然無法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或者層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老師在進行反饋的時候要充分保障反饋信息對學生的準確度和清晰度,從而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促使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正。此外老師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控制好反饋信息的數量,一般來講對學生的信息可以分為絕對信息和相對信息,絕對信息指的是老師為班上學生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提供的信息,而相對信息指的是針對學生在練習完成后進行的教學或者中蘊含的信息,相對信息取決于學生的訓練效果,當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運動技能,那么老師在下一次教學中就無需進行大量的理論教學了。信息的反饋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實際,同時參考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具體表現進行科學控制,既要保證學生對相關的知識理論完成掌握,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與積極性,避免過度的信息反饋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將心理學內容和體育訓練進行有機結合,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祝婭,黃依柱. 認知心理學視域下體育教學方法分類模式的創新及重構[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05):46-49+70.
[2]廖婷.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05):66-70.
[3]齊愛麗,郭樹冠,徐峰. 論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89-91.
[4]黃陸. 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