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智
摘 要:語文課是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必修課,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會對中職畢業生大量的需求,體現了中職生的社會價值,中職生不但要有技術,也要有修養、有生活情趣、有健全的人格。這些,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認識到,然后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并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貧困地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課是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必修課,對貧困地區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學認為,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有什么樣的社會狀況,就應該有什么樣的教育。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從上個世紀末,我國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高校擴招導致高中擴招。高中擴招后,來中職讀書的學生的學習基礎越來越薄弱,學習習慣也大不如從前。
一、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現狀與學習態度。近年來,學生上課坐不住的現象越來越多,常常有學生借口去廁所到校園里遛一圈。留在教室里的同學,說話的有之,睡覺的有之,玩手機的有之,看小說的有之。布置的書面作業,每次總有那么幾個學生要漏掉一部分,只做大約一半的量,其敷衍了事的心態可見一斑。
(二)教師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態度。走上教師崗位十年以上的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但是往往創新精神缺失,教師只是憑著工作經驗教學。在這個知識更新太快的時代,顯然是要落伍的。不加強學習與思考,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勢必形成錯覺思維定勢,使得課堂教學低效。
尤其貧困地區的中職學校,一些教師雖然具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工作中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工作態度時好時壞,有時情緒低落,心胸不夠開闊,把不良情緒帶上課堂,偏激的思想不知不覺地就傳給了學生。這樣勢必就會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厭倦,以至不滿。學生一旦有了厭煩的情緒,課堂氣氛就容易混亂,而且再難歸于平靜和諧,影響教學效果。
(三)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參差不齊。每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著期望,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家長對孩子能夠提出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期望。很多時候,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太高,都不是以孩子本身的性格以及興趣方向位基礎的,在脫離了孩子實際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每一次的考試或者某種成果鑒定階段,都變成了學生的一個門檻,學生沒有讓家長滿意,家長則滿嘴指責,生活過程中夾槍帶棒的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嚴重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有的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低,有些個別家長對學生教育方面的關注度不夠,在他們眼中,讀書還不如盡早的進入社會,盡早的給家里掙錢,這又讓很大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在校接受更高級學習和深造的機會。
二、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信心缺失。中職生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的現象。中職生自信心缺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從學生自身方面來說:其一,中職生大都存在學習困難的現象。由于學習成績不好,這些學生飽受老師和家長們的批評,大都不喜歡學習甚至厭倦學習,認為自己反正學習不好了,干脆在學習這方面就不再努力了。其二,跟升入高中的同齡人相比,中職生在行為上大都有過很多偏差。這些經歷加深了中職生的挫敗感,加深了他們自信心的缺失。其三,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家庭經濟困難,家長希望孩子到中職學校學習一技之長,早點就業,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這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如意而來到中職學校讀書,也會產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從社會意識方面來說,對于中職生,社會的認識存在著偏差。現在,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政府大力扶持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職業技術工人的培養基地。但是很多人仍然認為,上高中升大學才是通向成功的人生之路,上中職屬于無奈之舉。這種不合時宜的社會偏見也從外部影響中職生對自己的信心。
(二)教師的工作態度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工作態度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一個教師,只要善于學習,就能夠具備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手段。在知識淵博和教學手段豐富靈活的情況下,一堂課的課堂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學心態的調控。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作為領路人,是否有能力運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將學生領進某一行業,不僅僅與老師的學歷和資歷相關,還與老師才課堂上采取何種教學方式,使用那種教學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社會對中職生的價值認識不足。我國的傳統價值觀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工人,中職生畢業以后當藍領,是體力勞動者,所以在人們的心中認為中職生將來是干體力活的,不如坐辦公室、跑業務的白領體面,中職生在人前低人一等。
中職生畢業后當技術工人,參與社會建設,不只需要技術,還需要與人交流。中職的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對學生一生的發展意義重大。社會對中職畢業生大量的需求,體現了中職生的社會價值,中職生不但要有技術,也要有修養、有生活情趣、有健全的人格。這些,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認識到,然后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并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雒曉春.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180.
[2]高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J].教學研究,2007,(11),105.
[3]許家琴.對職業學校語文教師人文素質現狀的思考[J].職教通訊,2005(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