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麟
摘 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是我們每個低年級老師所希望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健康垮了的成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快樂的識字。
關鍵詞:小學生;識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明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因此,學生對識字產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會識字,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和質量,如何把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呢?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識字
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各個活潑、好動,所以注意力很不集中,這就使我一節課的識字內容無法按計劃完成。而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講故事,編口訣等方式識記生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如學習“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習“金”字時,編出了謎語“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著兩塊糖”,在識字教學中,我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摘果子”、“捉迷藏”等游戲,這就實現了孩子們互相交流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們體驗了成功的樂趣。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孩子們輕松識字
很多人知道,小朋友最喜歡看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在視覺和聽覺上深深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知道,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識字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讀、抄寫效果不佳。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多媒體也成為師生之間的媒介之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造了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生字的第一次見面力求給學生以強刺激,使學生對要認的字第一印象強烈,例如利用音樂、動作、情境、圖像等加強漢字與生字的聯系。例如教“棵”字,先出示一棵碩果累累的蘋果樹,問學生:“這是什么?”再在樹的旁邊出示“果”字,指名學生讀“果果果、蘋果的果”,讓學生說出棵的部首是木字旁,并用紅色標出。再引導學生說出:“左邊木,右邊果,棵棵棵,一棵蘋果樹的棵”。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能愉快地牢牢記住“棵”的字形特點。現在,許多城鎮小學都有了多媒體教室,教師應該多制作ppt、flash等教學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借助熟字,讓學生在自主中復習鞏固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學生這一識記特點,在嘗試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不僅能較快掌握新字,而且還能在對比中與以往的熟字多次見面,進一步鞏固了舊字,可謂一舉兩得。另外,在嘗試識字教學中,我還通過讓學生“拼”、“擺”、“書空”生字筆畫、部件的方法,給學生以直接、立體的感官刺激,從而調動他們進一步嘗試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自學、自悟、自得中不斷探索,達到鞏固識記生字的目的。例如,發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后會變成什么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
四、鼓勵性語言不可缺少,讓孩子自信識字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感染,所以我常常對他們加以表揚:“孩子,你回答的真好!”、“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你真棒!”、“你是班里的小博士!”等,如果有些孩子這一課的生字都認會了,我就在全班同學面前夸獎他,說他是本班的識字大王,這樣你會發現他們對識字的興趣越來越高了。長此以往,不但可以振奮精神,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讓學生感覺到“我能行”、“我會成功”。每天的學習任務那么繁重,就是愛學習的學生也會有松懈的時候。我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鼓勵,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績,也給予贊揚,逐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五、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識字
我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學生比以往善于觀察了,識字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如在《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和“口喝”。此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為什么會口渴?”、“喝水要用什么來喝?”,在分析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找到了答案。有的說:“因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會口渴。”有的說:“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邊有三點水。”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字義,也對這兩個字記得更牢了。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漢字與孩子的生活“更近”些。利用與小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招牌以及商標等為媒體,引導兒童識字。如:學了“點”字后,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學生一下子想起來了:這是“好吃點”的“點”。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貨”的“洋”,“張開翅膀”的“張”是“開張大吉”的張。……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簡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明白“時時處處皆語文”,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讓孩子們的識字變為樂趣,讓他們在快樂中識字,在成功的體驗中識字。讓識字變成孩子們的需要,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