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昱江++陳宏亮
【摘要】高職院校營銷類課程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但現行的教學方法在實現相關教學目的時,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包括技能培訓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培訓平臺及教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等。對此,應針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方資源,不斷推進金融營銷類課程的教學改革進程,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金融營銷 校企合作 實踐能力
隨著銷售行業的不斷發展,營銷類工作已成為第三產業的核心支柱之一,為緩解就業壓力、提高社會收入水平做出了較大貢獻。在此背景下,工商金融類的高職院校也逐步將營銷課程納入教育教學的核心范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但通過在校生頂崗實習及畢業生就業追蹤的結果可以發現,營銷課程的教學效果仍有待提高。而本文也將對此進行研究分析并根據地區實際提出針對性建議。
一、綜合營銷類專業的教學現況
目前南寧地區共有十余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金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其他同類專業,在地區全部高職院校中占比近半,金融類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數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充分體現了社會對金融銷售類人才的需求。通過公開數據可以發現,盡管金融銷售類工作的平均薪酬仍在各類工作中排名居前,但其離散程度較大,高低層次落差尤為驚人。這不僅反映了學生個人對相關工作適應能力的差異,更體現了不同學校之間銷售類課程教學效果的高低優劣。顯然,如果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獲得更加科學有效的營銷技能培訓,那么在未來的就業中,學生將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實際工作的需求,其未來的職業生涯也將更加順暢。而如何尋找和解決金融營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顯得尤為重要。
二、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根據南寧地區高職院校綜合營銷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分析,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主要包括:
(一)技能培訓流于形式,考核仍以筆試為主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手段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市場營銷教學的需求,但由于長期的教學慣性,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秉承過去的舊式教學方法,銷售技能的訓練淺于皮毛,流于形式,并未真實體現教學的核心目標。以考核為例,相關課程的考核仍以筆試為主,對學生營銷實踐能力的提升幫助極為有限,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目的僅是為了通過考試及獲取學分,并沒有意識到課程的教學目的,也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能力提升,對學生未來的擇業和職涯發展極為不利。
(二)社會資源利用不足,缺乏實戰訓練體系
與區內其他城市相比,南寧的金融行業相對發達,各層級、各類型的銷售企業構成了完整的營銷產業鏈,市場上運作的既有大型金融央企,也包括中小型股份制企業,銷售的各型金融產品也較為齊全。傳統的證券、銀行、保險產品的銷售與新興的電商產業爭相輝映,為高職院校的金融營銷教學提供了優異的實踐平臺。但目前相關院校的金融營銷教學大多局限在校內,缺乏足夠的校企合作項目,未能很好利用本地區的現實優勢,而企業也缺乏與學校的合作渠道,無法進一步降低增員成本,學生也難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銷售實戰經驗。
(三)教師企業經驗較少,實踐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區高職院校的基層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斷層現象,部分教師年紀較輕,甚至是近一兩年的高校應屆畢業生,盡管這樣的條件便于師生溝通交流及消除階層代溝,但也同樣意味著教師可能存在的缺乏企業經驗的情況。雖然高職院校鼓勵教師赴企業掛職學習,但并無一個完整科學的規劃,也未建成嚴格統一的執行體制。部分教師在掛職學習時,也存在輕視思想,導致整體效果欠佳,而教師實踐經驗的匱乏也進一步提高了培養學生實戰能力的難度,使得教學任務的實現更加困難。
三、對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綜上所述,針對現階段營銷類課程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提高實踐培訓占比,構建綜合考評體系
現階段考核體制仍是引導學生的關鍵性風向標。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基本情況,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好新的考評體系,改進學生學習方法,調整學生學習傾向,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就高職院校金融營銷類課程的設置目的而言,其并不是為了讓學生簡單地了解基本的金融銷售常識,而是要讓學生提前融入到未來的銷售工作中去,在思想和意識上同社會需求接軌。因此,在構建新型考評體制時,需要進一步提高實踐綜合考察的占比,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互動,將自身思想從單一書本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切實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二)引進校企合作機制,實現共贏良性循環
目前我區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實戰經驗的關鍵原因是優質培訓平臺不足。在以往的實習及校外實踐中,企業與學生沒有共同的利益點,企業同學校的合作更多是為了落實其社會責任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勞動成本。由于培訓的不規范性和雙方對培訓采取的不重視態度,大多數學生存在敷衍和抗拒的思想,導致培訓的效果始終差強人意。對此,應積極引進合作企業,構建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使學生同時肩負起學習和銷售的雙重任務,利用考核壓力督促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通過實踐營銷強化學生的營銷意識,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降低未來的擇業迷茫感。
(三)鼓勵教師赴外掛職,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金融營銷課程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實戰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這恰恰是年輕教師所缺乏的。過去教師的赴外掛職多在寒暑假或是課余時間進行,掛職的同時還必須承擔日常的行政教學任務,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掛職學習的效果。同時,由于教師的掛職學習長期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的制度保障,使得掛職學習本身就不具備持續性和一致性,這對實現掛職學習的目標尤為不利。對此,應在院校層面建立健全教師赴企業掛職學習的基本體制,定期安排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赴企業掛職學習。同時可將學習的成效與教師年度考核相掛鉤,在執行過程中應盡量采取脫產培訓的方式,取消掛職期間教師的日常行政教學工作,使教師能全身心地投入掛職學習。
參考文獻
[1]朱茂宗.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
[2]尹小悅.高校市場營銷教學定位與方法分析[J].新校園(上旬).2016年09期.
[3]謝鑫.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教學管理模式探析——促進市場營銷系統化教學創新模式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4年14期.
[4]馬周梅.淺談素質教育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6年33期.
[5]林娜.新時期中職市場營銷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年17期.
作者簡介:陸昱江(1989-),男,廣西南寧人,就職于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金融與風險管理;陳宏亮(1988-),男,廣西玉林人,就職于中國人壽廣西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與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