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
摘要: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他們大多數文化課基礎差,尤其是語文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而語文卻是中職學生學好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根據中職教育特點,主要從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師角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突出"實用性",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四方面就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具體探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學習興趣;師生關系;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22-02
語文是中職學校的一門文化基礎課,其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關系到學校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然而,目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狀卻不太樂觀,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低,教學活動難以開展。面對這種現狀,教師要采取何種措施,才能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呢?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能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1 導入激趣。導入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巧妙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精彩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產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重視導入的設計,利用故事、謎語等手段成功導入新課,從而使學生上課伊始就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導入要注意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不能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而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的導入。
1.2 懸念激趣。說書時,每當故事情節發展到高潮,藝術家往往會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而這正好吊起了你的胃口,使你產生了期待心理。這種方法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里常用,被稱為"懸念"設置。而將此運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也不失為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也應根據教學內容,抓住學生心理,適時設置懸念,以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教師教授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掌握知識要點。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
2.轉變教師角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是配角,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教學沉悶。這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教學中教師就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代表權威的講臺上走下來,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變課堂教學的控制者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激勵者和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從而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活躍課堂氛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以平等、真誠的心看待學生,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肯定和贊許學生的每一次發現、每一次發言、每一種設想,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質疑問難,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理解與尊重,樹立自信心,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課。
3.改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許多不足,使教學顯得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更通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更易于接受。同時,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要設計出一些能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教學內容,比如課文朗讀與當堂背誦、上臺在黑板上做練習、富有趣味的討論、學生當老師、學生評價學生的作業、學生口頭編故事等等。有了這些內容,課堂氣氛就能活躍起來,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與學生進行平等親切的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中職學生在過去由于家庭和成績較差等原因,往往受過各方面的批評和歧視,長期以來,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愛,因而他們往往比較自卑,性格比較孤僻,所以就經常逃課、上網,以圖在學校和班集體之外的空間里去獲取身心的滿足。要消除這種現象,重要的秘訣就在于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純真平等的友誼,通過平常的舉止、表情、眼神、語言、生活以及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也能與優生一樣得到尊重,同樣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讓他們聽信老師的教誨,促使他們進步,即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同時,在與學生們的交往中,教師的言談舉止、教師的個性愛好、教師的品德情操都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他們向好的方向轉化,即"潤物細無聲"。此外,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除了尊重與關心外,情感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語文課本中大量的抒情性作品為情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正好能為語文教師所用。
5.及時鞏固新的知識點,在糾錯中鞏固已學知識
學語文就要朗讀背誦,在背誦朗讀中能不知不覺增強語感,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逐步培養理解能力。所以,我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經常督促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切實做到每日一查。這樣,學生的語音、語調就會有所改進,學生的語感也有所增強,理解能力自然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另外,及時鞏固新的知識點,還要注意一定的練習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練習的設計應考慮本堂課的知識重難點。應該重點練習當天的重點知識,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講完《最后一頭戰象》這篇文章后,為了讓學生對人物品質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我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動筆寫一寫自己的切身感受。(大家看,這是學生寫的)這樣不但鞏固了所學內容,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洗禮。
學生在做練習或考試中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錯了,改正了;下次變換了題型,又做錯了。由此,我便從錯題入手,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中的錯題收集匯編,保留錯誤的答案,用紅筆寫上正確的答案,加上眉批一一分析理由,讓學生在平時有空和臨考前翻看,加深印象,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大大減少錯誤率;又能提高解題能力,從而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以上是我在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方面的一點見解和體會,也許還很膚淺,但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提高。總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我會盡我所能為實現這一目標不斷探索,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