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晶晶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遭遇的現實問題引發的思考,以“提供材料保障數學閱讀的前提、多渠道延伸感受數學閱讀的張力”來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方法;閱讀能力
一、教學閱讀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人們不僅需要具備語文和外語的閱讀能力,而且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社會的數學化”促使數學閱讀成為現代數學教育不可忽視的課題。然而,當下農村小學生數學閱讀情況又是怎樣呢?
(一)與現狀對話
[現象一]
記得在教六年級總復習的時候,我常常會要求學生回家看書,剛開始學生都不以為然,我也就想當然地以為學生都照做了,可是有一天一位尖子生在跟我聊天的時候提到:老師,你經常讓我們回家看書,數學書有什么好看的,其實我們都沒去看啊……
[現象二]
筆者對本校六年級兩個班數學測查中的數學信息題解答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在防“日本核輻射”期間,一些店主趁機哄抬價格出售“鹽”“大米”“口罩”等預防“核輻射”的商品。
防“核輻射”商品價格調查統計表
(1)哪種商品的漲幅高?
(2)三種商品的現價比原價分別漲價百分之幾?
反饋得到如下表:
六年級90位學生解決問題情況統計表
(二)與自己對話
導致農村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差的因素很多。筆者反思本校學生的閱讀情況,可能造成的原因如下:
1.對數學閱讀的認識不足
(1)教師因素。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見,認為閱讀只是語文教學的事,在數學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僅注意數與式的演算步驟,學好數學主要依靠聽講和做大量的解題練習,而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
(2)學生因素。老師布置“看書”的作業,草草了事,讀不準要點,讀不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更讀不出問題和自己的獨到體會。
2.自主閱讀數學的能力不高
從案例二的反饋統計中我們可以了解到:
(1)學生閱讀數學問題的能力是薄弱的。
(2)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缺乏的。
二、教學閱讀嘗試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就是練習,數學還需要閱讀嗎?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數學書籍,為學生數學閱讀提供興趣
1.提供材料,保障數學閱讀的前提
要讓學生愛上數學閱讀,首先要把數學閱讀帶進課堂,讓學生愛讀數學書籍。日常學習中,學生接觸最多的便是教科書,這雖然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但學生一般不會特別感興趣。課外讀物就不同了,學生往往比較容易喜歡上,本班信息欄上張貼一些數學故事,根據當日的學習內容進行更換。
2.多渠道延伸,感受數學閱讀的張力
(1)在課堂教學中,感知數學史料的張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內容介紹相關數學史料,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2)在思維拓展中,感受數學故事的魔力。實踐證明,在學習新知之前,以數學故事導入,學生對這種數學閱讀非常感興趣。如,在學習《認識物體》這一專題內容時,就從一個偵探故事引入,學生發現柯南就是利用從不同角度觀察知識輕松斷案的。新鮮又具挑戰性的故事緊緊地把學生吸引住了。
(二)科學閱讀,為學生數學閱讀提供策略
1.指導閱讀文本,提高學生解讀教材的能力
(1)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事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范圍和要求。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系的帶有懸念性的問題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習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
(2)課中閱讀要把讀、思、議、練結合起來。對于定義、法則、公式等基本知識的閱讀,既要有耐心,又要講究方式方法。
2.數學閱讀三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自問自答——解決問題的寶器。閱讀不能脫離思考,如果說思維是閱讀能力的中心,那么疑問則是思維的火花。有疑問才能促進求知、促進思維,才能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2)重音多讀——解決問題的武器。在審題的過程中,抓住應用問題中的關鍵詞句,邊讀邊找條件,提問題,弄清題目的結構。
(3)數形結合——解決難題的利器。數學語言是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融合。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這三種不同語言的關聯,實現其與“內部語言”的轉化。
數學閱讀指導,可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人文素質的深化,對學生來說數學閱讀是不可欠缺的,那么化學生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是我們教師還要研究的方法。
參考文獻:
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M].丁爾陞,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