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祎麗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教學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教學的有效性呢?它指的是教師能夠利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討論一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學來保證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
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這也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已經沒有什么興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開發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近幾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它以其獨特的聲像結合的特點吸引了很多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游戲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喜歡游戲的年齡段,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游戲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會更濃烈一些,比如,在學習“小數乘小數”的運算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加入游戲的元素,隨機出幾個題目看看哪個學生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加強了,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來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步步加深,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還都處于一個培養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鴨式”教學的方式,強迫學生記憶一些公式的話,學生可能當時記住了,但是學習過后就又忘記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四五個人成立一個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的話,學生每個人都對這個知識點抒發自己的見解,最后再把學生所討論出來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學生這種通過自己的探討所得來的知識記憶起來一定會更深刻一些。因此,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保證我們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三、尊重差異,分層教學
眾所周知,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對于學習而言,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師一直都是以統一的目標和教學方法來教育學生的話,就會使一部分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從而失去對于學習的興趣,而另外有一部分學生覺得學習太過困難,從而也失去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比較難的教學目標,盡量讓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能力相對一般的學生來講,教師就可以設置相對難的目標,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討論學習;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設置相對簡單的目標,并重點對他們進行輔導,保證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比如,在進行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教學時,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不僅僅能判斷出什么是真分數什么是假分數,并能在隨機給出一個分數的情況下一眼看出來是什么分數,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在進行計算之后判斷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一步步引導,讓他們爭取能夠在課堂上明白真分數與假分數的區別。
四、有效評價,正確引導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這個學生是不是上課認真聽講、是不是努力學習,其實這種評價方式是很片面的,考試成績好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們鼓勵教師多對學生進行表揚以及正確的引導。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要多表揚,對于一些成績欠佳的學生,首先要肯定他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其次再對他們進行鼓勵,那么我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肯定會比傳統的方式要更高,教學的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在教育改革日益加深的今天,如果教師能夠緊隨新課程的步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采取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的話,那么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教學的效率也一定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白瑪曲珍.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11).
[2]余黎.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課外閱讀旬刊,2013(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