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
摘 要:數學是學生公認的重難點學科,尤其是初中教育階段,學生面臨的學科種類增多,學習任務加重,學習難度增大,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中的差異變得日趨明顯,在每個班級都會出現尖子生、中等生、后進生。在實際教學中,后進生一直讓數學老師感到頭疼,轉化后進生,也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初中數學;后進生;轉化;降低要求;賞識教育;公平對待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尖子生對數學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有著較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點撥尖子生的同時,重點關注后進生的成長與發展。下面,筆者從降低對后進生的學習要求、利用賞識教育樹立自信、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三個方面,討論轉化初中數學后進生的教學策略。
一、降低對后進生的學習要求
很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下,已經形成一種思維慣式,這就使得他們在接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后,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責任是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出一批能夠在數學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好學生。有些學校甚至會根據學生考上重點高中的數量,決定教師的獎金份額。這就使得大多數教師將教學重點與關注重心放在了數學尖子生的身上,他們總是想著如何才能開發尖子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忽視了對后進生的要求。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總是以尖子生的發展為主要依據,讓所有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任務,使得很多后進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疲憊不堪。久而久之,后進生開始產生消極應對的心理,認為自己不管怎么學都學不好,最終選擇放棄數學學習。為了轉化后進生,首先要降低對后進生的學習要求,讓他們能夠接受與自己認識水平相符的數學教育。如在《字母代表數》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后進生回憶小學階段與其相關的數學知識,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并降低對他們的學習要求,只讓他們掌握新知識的概念與意義即可。
二、利用賞識教育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
賞識教育就是教師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鼓勵、表揚、肯定等積極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成功與進步的喜悅。數學學科本身比較枯燥,也十分抽象,后進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不夠濃厚,他們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數學學習能力也很差,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數學學習任務時,常常感到自卑。在這種消極心理影響下,即使后進生想要學好數學,也無能為力,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心理學研究證明,在鼓勵、贊美中成長的孩子,比在批評、責罵中成長的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成長更快樂、性格更健全。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身體、心智等逐漸發育成熟,這使得他們更加敏感,也更在乎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采用嚴厲責罵、冷漠對待等教學態度,不僅不會幫助他們學好數學,還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師要利用賞識教育,肯定學生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以更加積極、健康的精神面貌來學習數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做題正確率變高等細小進步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被重視、被賞識。
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很多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尖子生如“春風拂面”,對后進生如“狂風暴雨”,前者不管犯什么錯都能得到教師的原諒,后者不管做什么都無法得到教師的認可。這種不公平的教育態度使得很多初中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信任教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師無法取得學生的信任,自然無法教育好后進生。因此,數學教師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尖子生犯錯時不可姑息,后進生進步時要懂得贊美。只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才可以讓后進生自愿學習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轉化后進生這一教學難題并非無計可施,只要數學教師善于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懂得換位思考,真正成為為學生考慮的好教師,潛移默化地轉化后進生,使其自愿學習數學。教師要降低對后進生的學習要求,讓每個后進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數學;教師要利用賞識教育感染后進生,讓后進生懂得欣賞自己,重塑自信;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獲取后進生的信任,使其依賴老師,相信老師,并且可以愛屋及烏,由愛老師延伸為愛數學。
參考文獻:
[1]謝鳳美.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J].學周刊,2015(9).
[2]黃艷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淺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6).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