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方
摘要:情境教學是提高中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它能開發學生智力和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它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積累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知識,為學好數學、發展智力打下基礎。簡言之,情境教學以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和諧發展為主要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92-02
過去,課堂教學在傳統課程教學中強調以教材為本,以教學大綱為綱,基本按照教材安排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學生多以被動方式接受學習。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不斷調整的課程目標,基于問題情境的建構性教學成為課堂教學主流之一。在課堂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尤其對于數學來說,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構建認知過程,降低數學教學難度,較準確而快速地理解和運用所學數學內容。同時也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情境教學呢?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認識與大家分享。
1.運用和創設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并運用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變式教學,以確保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熱情。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促使數學不斷發展。讓學生接觸到生活中的數學,才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飽含熱情地去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筆者的原則就是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用他們所喜聞樂見、耳濡目染的生活內容為題材,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有關"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這樣的情境:某商店經銷一種銷售成本為每千克40元的水產品,據市場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銷售,一個月能售出500千克;銷售單價每漲1元,月銷售量就減少10千克,商店想在月銷售成本不超過1萬元的情況下,使得月銷售利潤達到8000元,銷售單價應定為多少?讓學生進行通過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1000-10x)(x-40)=8000,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逐漸發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科學有效的教學情景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教學已經從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逐漸發展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當然對數學的內容,數學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也產生深刻影響。信息技術和數學的整合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養;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為什么能在枯燥,機械的數學學習中給學生帶來新的活力,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靈活多變的教學情景。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可以采用幾何畫板軟件,創造實驗平臺。實踐操作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ABCD;2.度量兩組對邊AB、CD的長度,BC、AD的長度;3.度量兩組對角∠A、∠C的大小,∠B、∠D的大小;4.用鼠標拖動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觀察平行四邊形ABCD的形態、結構和度量值的變化。通過這樣的動手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而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牢固,理解會更深入。于是他們會主動歸納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此時,教師可以順著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啟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什么特征,讓學生思考、猜想,繼續做數學實驗,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精神。
4.強化交流和合作,運用和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活動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要強化以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具體做法:(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就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這種形式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與合作。(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流,而且要引導組內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3)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問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因此,創設各種各樣合理的教學情境,將課堂還給學生,將知識形成的過程還原給學生,將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獲得終生發展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