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
摘 要:圍繞教師應通過自身示范來激發學生反思意識、應為學生創造反思機會、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反思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對生命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各種方式和途徑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理論建議。
關鍵詞:生命教育;數學教學;有度反思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必須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因此,為了進一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教師要逐漸在課堂中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以往的“知識課堂”轉化為“生命課堂”,在課堂中充分貫徹有度生命教育,實現有度教學課堂與學生實際生活的接軌,將生命融入有度教育中。在本文中,筆者就針對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數學課堂如何有度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進行了探討。
一、教師應通過自身示范來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
小學生的反思意識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須在教師的良好示范下逐漸形成。教師在反思意識上的示范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或結論,更重要的是應將反思過程直觀、形象地體現在數學課堂中的具體解題過程中,其中包括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問題解決目標、與解題思路相關的知識點、以往與此問題相關的解答經驗、是否存在標準解題方式之外的解題方式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意識。
二、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反思機會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若能夠根據每一道題的解題過程來進行自我反思及評價,在此基礎上總結各種經驗教訓,那么,學生思維就會變得更加嚴謹,并逐漸向理性思維發展。因此,教師必須不斷為學生創造反思機會,有度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自我反思,比如自己是如何挖掘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的;在解題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思考方式與解題技巧;在解題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障礙,分別是如何解決的;通過解題過程吸取了什么經驗與教訓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層層剖析,會逐漸形成監控自己思維活動的意識與習慣。
1.將討論與總結有度相結合
學生對于問題解決的體驗在大多數時候是具有一定時效性的,若不能在問題解決之后的短時間內進行總結,對于此問題的思考和體驗則會漸漸消退,從而失去自我反思的最佳時期,這對于學生數學課堂反思能力的培養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2.通過數學日記的方式進行有度反思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數學日記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有度反思能力。例如,每次考試結束后對自己的解題過程進行有度反思,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找出自己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有度反思的方式來尋求更好的改進方式,實現自我提升。
三、教師應有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反思
任何教學的目的都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掌握自學能力,在脫離書本與講臺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因此,數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評價機會,在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針對一些大膽發表自我評價言論的學生給予相應的鼓勵,讓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促進反思能力的提升。
1.有度為學生創造自我評價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是一個具有活力的群體,他們有著這個年齡應有的激情、靈感,與教師共同組成課堂主體,在課堂上共同交流討論,賦予數學課堂更多的樂趣和色彩。例如,當教學過程遇到一些具有多種解題方案的題目時,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圍繞多個角度來進行思考,尋找出最合適的解題方案,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提升自我創造性,使后續的有度自我評價具有更高的客觀性。
2.有度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評價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每當學生回答完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往往習慣于針對學生的答案給出一個對或錯的定論,一旦學生的回答有誤被教師批評,很容易引起后續學習過程中積極性的降低,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會阻礙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使學生失去自我評價的機會,長期下去,學生會逐漸習慣于這種依賴于教師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過程失去了個性色彩。因此,教師應有度指導學生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并根據自我評價結果來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是小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良好實踐場所。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反思機會和空間,提升對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視度,通過各種手段與方式來加強學生反思意思和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形成積極創新和探索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戴良圖.小學數學課堂內外反思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4(8).
[2]馬莉.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