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婭
摘 要 廣州作為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其進出口貢獻率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州的外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暨南大學作為廣州地區培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向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培養出適合廣州外貿企業需要的人才,對廣州地區外貿、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結合暨南大學對其人才素養的要求,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外向型人才 全球化加強 基礎知識 實踐能力 英語技能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暨南大學是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創立于1906年;暨南大學經濟類學科創建于1918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于1980年,是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最早的經濟學院之一。30年來,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秉承“經國是、濟民生、宏教澤、系僑情”的宗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粵港澳臺的經濟融合、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努力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貢獻,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自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辦之時起,暨南大學就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及新生素質調查分析,優化培養方案,著力培養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國際經濟與貿易規則和慣例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能夠在相關部門從事貿易實際業務和貿易管理工作的高級外向型人才。
(一)背景: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
全球聯系不斷增強,全球規模不斷擴張,全球意識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世界被壓縮,全球被視為一個整體。在經濟全球化與一體化趨勢日益增強的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的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它們希望在與其他外貿企業甚至是當地企業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正因為如此,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人才資源競爭愈演愈烈。的確,外貿企業中國貿專業外向型人才的質素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狀況,所以當代大學生應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不悖時代淘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大批優秀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外向型人才脫穎而出。他們能夠開創出輝煌業績,能帶領企業打破經營敗局,逐漸走向強大;他們在引領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引領著時代潮流。
(二)培養相關專業人才方面的不足
目前,就暨南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來看,還有以下不足:
1.課程設置輕理論、重實踐。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輕理論、重實踐的情況。國貿專業開設的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國際結算、外貿單證等理論性課程占教學總時數的85%以上,理論教學課時數明顯偏多。該課程設置方式強調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這種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扎實,但技能薄弱,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難以勝任企業的工作要求。
2.實踐教學環節建設不足,建設難度大。相對于“理論性”學生而言,企業更青睞“外向型”學生,這既要求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等。外向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強化實踐教學,但暨南大學國貿專業實踐能力明顯不夠。一方面,課程設置中理論課時偏多,實踐課時偏少。實踐的時間、強度和深度都欠缺,實踐能力的培養必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不完善,教學效果較差。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向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應廣州、珠海、深圳等開放城市的需求而設立的,十多年來,為國家特別是廣東省培養輸送了大批外向型、復合型的對外經貿人才。近年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跨國公司紛紛崛起,國內企業踏出國門,國內外經濟互相關聯,對涉外企事業單位的影響前所未有,從而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暨南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養思路。
(一)加強對外向型人才的基礎知識培訓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為使學生能夠應對未來專業知識迅速更新的挑戰,必須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對于不少打算考研的學生而言,夯實理論基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其保留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等作為學科基礎課。高等數學課首次根據學生基礎差異分層次設置。經濟學系列課還另外設置了中級經濟學,供準備考研的學生選修。
英語溝通能力也是國貿專業學生很重要的技能之一,尤其是商務英語。因此,在外語教學方面,除基礎外語外,在三、四年級每學期都應安排專業外語課,加大雙語授課力度,加強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另外,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考慮,應當取消部分課程,如外貿會計(不符合實際需要)、金融英語(建議教師在講授《國際金融》時適當補充有關的英語專業詞匯);根據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情況考慮增設新課程,如報關實務、經貿英文報刊選讀、商務禮儀、金融市場學等。
(二)提升外向型人才的實踐能力
校外實踐基地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在校外實踐基地的選擇上主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選擇區域內重點發展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外向型中小企業作為學生實踐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與實踐基地簽訂協議,校外實踐基地要相對穩定,每學期能吸收固定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實踐基地主要為本綜合實驗提供課程實驗教學資源、外貿業務員師資入校承擔課內部分專業教學與綜合實踐、課外實踐與創新教學,指導學生在企業學習,合作開發教材,推薦學生就業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上采用學校、學院和教研室三層管理。學校從宏觀上制定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的制度,學院教學科負責完善針對經管類實踐基地的具體建設與管理的規章制度,協調有關事宜。國貿教研室具體負責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制定適合本專業特點的實習計劃、實習大綱等實習教學管理文件,并落實實習任務,保證實習教學質量。
(三)端正外向型人才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認識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培養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結語
綜合實驗教學對提高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基于外向型企業資源的國際貿易綜合實驗的構建,將校內資源和企業資源有機地集合起來,創設真實的實驗環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縮短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培訓的過程。
(作者單位為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陳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探析——以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為例[J].人才培養,2011(8).
[2] 郭金剛.國際貿易緊缺人才需求與高校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