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亞虎
【關鍵詞】 高效課堂;教學目標;課堂反思;尊重;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44—01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打造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的把握要準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訂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訂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訂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們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課本是教師教課的依據,是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所以,教師要慎用參考書,認真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課堂反思是一節課上完之后,對自己本節課的一個反思,包括值得繼續發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課堂上提高效率。
三、尊重學生,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果說,一個老師的課堂教學,使他的學生學得快,學到的知識多;使他的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成績;使他的學生樂于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情感上也愿意親近這位老師,那么,就可以說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了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四、師生互動,充分享受和諧快樂課堂
師生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要教師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問題動手劃一劃,動腦想一想,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如,在教授《快樂的小公雞》一文時,我就會讓學生們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不懂的問題,在組內交流探討。由于學生相互啟發,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在相同時間里,發言、動口的機會多了,討論的問題更有個性化,更完整了,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如,在識字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可以用組詞記憶生字,還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順口溜等多種方法,在學生記住生字的同時,提高了他們探索的意識,發展了個性,發揮了創造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