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騰蛟+易艷華
摘 要:游戲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它不僅是少年兒童所喜愛的綜合性的體育活動,而且是認識自然和社會、加強同學間相互了解和團結友愛、發展智能的手段。游戲教學模式也是貫徹素質教育的體現,隨著人們對“趣味游戲”的不斷探究和創新,“趣味游戲”被廣泛用于體育教學中,并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體育游戲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小學生天性好奇、活潑好動,對于體育課堂中的體育游戲更是非常喜歡。那么體育課堂中如何開展“趣味游戲”?又如何使“趣味游戲”在體育課堂中得以實施?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鉆研教材,勇于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使“趣味游戲”在體育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少年兒童;趣味游戲;體育教學
一、游戲教學的意義
1.少年兒童在游戲中能認識社會和自然,遵守社會規范,適應社會生活。游戲活動一般是集體進行的,具有一定對抗性,因此,通過游戲不僅能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機智、果斷、勇敢、頑強等優良品質,還可以培養少年兒童對自身行為的責任感等。
2.游戲是由許多實際活動組成的,少年兒童通過體育游戲能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搬運等實際活動技能,提高他們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生活能力。游戲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還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既學會正確的動作,又為學習較復雜的動作和技能奠定基礎。
二、游戲的特點
1.具體性。游戲有內容、情節、角色、動作、語言、活動、玩具和游戲材料。
2.虛構性。游戲是在假想的條件下完成的一種反映現實的活動,其情節和角色的扮演、活動的方式、代替物的使用是象征
性的。
3.興趣性。游戲形式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適合兒童心理和年齡特征,能使兒童主動參與。
4.主動性。游戲是由兒童內在驅動力產生的,兒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內容、安排游戲進程,按自己的體力、智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活動。
5.社會性。游戲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是兒童游戲的基本源泉。借助游戲,兒童學習成人社會生活經驗,從中看到未來生活的前景。
三、“趣味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在體育教學的準備部分中,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才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小學二年級立定跳遠體育教學時,宣布上課后,教師用柔和的語言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做一個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叫‘小兔賽跑。”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規則,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游戲比賽。比賽結束后,教師對學生說:“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小兔的動作,現在我們給它改個名字叫‘立定跳遠。”隨后,體育教師講解動作技術要領,示范立定跳遠。在準備部分利用“趣味游戲”教學,不僅能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發展,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2.在體育教學的基本學習中,運用好“趣味游戲”不僅能調節好課堂學習氣氛,還能拓展新知。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長時間反復進行單一的動作練習,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這時運用“趣味游戲”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練習興趣,還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進一步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心態及學習興趣的變化,掌握好“趣味游戲”運用的時間。例如,在進行一會立定跳遠學習后,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情緒低落,這時體育教師要把學生集中起來,宣布:“我們再做一個游戲,名字叫‘石頭、剪刀、布。”然后體育教師講解游戲規則、方法,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游戲,贏的學生做一次立定跳遠,依次進行,先到終點學生獲勝。用“趣味游戲”來拓展立定跳遠教學,不僅消除了學生的厭學心理,也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在體育教學的結束部分時,運用好“趣味游戲”也會起到獨特的功效,但是,在內容選擇上要突出趣味性,內容和形式上要做到新穎、輕松、活潑、不拘一格,使學生在情緒上得到調節,體能上得到的恢復,使學生生理、心理得以放松。
總之,趣味游戲是小學體育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起到了預熱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放松身體、消除疲勞的目的,還可以調節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或創編一些新穎獨特的“趣味游戲”進行教學,使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小主人,使體育課堂真正快樂起來。
參考文獻:
[1]呂曉青.最新教學法[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王秉家.體育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