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琳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素質教育的開展速度也隨之加快,且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美術教育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學科。為了深入素質教育的開展,利用有效的美術手段開展美術學習活動顯得格外重要。在美術教育中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周圍的美是開展培養小學生審美的關鍵,培養小學生會欣賞美對小學生有啟迪和完善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探究性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小學美術鑒賞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
美術是小學教育中開展美育的重要組成,是培養小學生學會欣賞美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開展九年義務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為了完善小學美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利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美術欣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探究性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當代小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不高,大多數小學生受當代科學技術的吸引,他們不愿意主動參與到美術鑒賞中去。為了促進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形成,加強小學美術探究性學習變得尤為重要。所謂的美術鑒賞,指將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通過自身對藝術品的直觀欣賞,在心里產生一種對藝術品獨有的見解。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引導為主要方法,讓小學生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漸漸開始對周圍的身邊事物產生美感,并不斷深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學習《美麗的植物與動物》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色彩進行欣賞,如自家小貓小狗的顏色與圖紋、自家或者教室養的花草等,發現色彩的冷暖與色調,并對色調與圖案美感進行分類。為了加強探究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研究與探討,加強美學的教學效果,鞏固美術服務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美術學習興趣
現代的學生之所以不愿意參與美術學習,大部分原因歸咎于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在課堂中容易沉默,主動性不高,表現欲望不強。探究性教學方法能夠緩解并且逐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美術鑒賞。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拋棄自己在課堂中因為回答不好而產生的心理顧慮,在課堂中多鼓勵學生,讓學生踴躍發言,體會到學習美術的快樂,以及交流帶來友誼的樂趣,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發現美的思維。例如,在講解《繁忙的大街》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生活的大街進行探究性觀察與發現,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分別探究自己在街上喜歡的東西,并且按照組別發言為什么喜歡其一類或者其一種事物,然后自己動手畫出喜歡的東西,教師挑選出畫得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但是在采取這種方法之前,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與積極性。
三、以實踐為基礎加強美術探究性學校
在小學美術學習中,美術鑒賞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礎,但是在教學中,為了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安排學生動手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讓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感官系統。例如在平常美術鑒賞中,一般都是讓學生通過眼睛發現美,老師可以換一種方法,用聽音樂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美,然后通過欣賞音樂在腦海中展開想象,然后口頭描述出來,并畫出來,最后由老師點評,使學生在美術中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會動的小紙人》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會動的小紙人》主題,然后播放一首與之相關的音樂,讓學生自行感受,體會紙人的躍動,最后通過想象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畫下來,通過實踐理解老師所教的描繪手段和欣賞角度,完成美術化作。不過,美術繪畫中教師不應該操之過急,例如我國大畫家在畫《八駿圖》之前,他觀察了很長時間的馬,所以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去觀察,發現具體特征,最后畫出來。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灌輸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的思維與習慣,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學習美術積累更多的素材。
總而言之,美術的探究性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學習中發現美,發現樂趣,體會學習美術的魅力,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顏征宇.淺談美術欣賞課教學[J].新課程(上),2014(11).
[2]張建麗.駐足欣賞 成就精彩: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4(4).
[3]朱亦健.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與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