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青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學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1—0053—01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行培養。數學素養就是指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意識和行為習慣。良好的數學素養能夠讓學生更加簡單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小學生是沒有自己思想的,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教師自己親力親為,于是數學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研究表明,這樣的教學思想是完全錯誤的,這樣教學只會抑制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學生上課不會按照教師的步調走,上課不認真聽課的情況比比皆是,課堂教學效率也遲遲提升不上去。因此,教師要轉化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課堂上教師要多詢問學生的觀點,多考慮學生的感受,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有效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
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實施探究性教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模式,向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轉變。筆者是這樣做的: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解決問題,以激發他們的潛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就可以先帶著學生復習長方形面積的求法,然后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得出“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結論,還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學生的數學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和培養。
三、轉變教學評價,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考試不是唯一評價學生好壞的標準。新時代的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評價觀念,要采取全新的評價手段。數學考試中要盡可能多出一些有利于數學素養形成的題目,要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多給學生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除此之外,在評價時也要多鼓勵學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養和個性品質。
四、從數學化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素養
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數學化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從一個人的估算能力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至關重要。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人們日常的生活離不開推理,合情推理能夠讓人們解開自己的疑惑。同樣,數學應用題中很多隱藏的條件也需要學生自己去推理得出。最后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數學應用的根本目標在于讓學生利用數學所學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總之,教師要從數學化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學生一系列具體能力的培養,來幫助學生產生科學的思維,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五、課堂教學中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個優秀的人不僅需要有過人的技能和本領,還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還不是很成熟,總是大人說什么就相信什么。因此,數學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要適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教學“乘法估算”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四舍五入法的國家,進而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精神。
又如,教學“認識千米”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我國東西南北的跨度長度,再告訴學生要堅決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要堅決維護自己的國家,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數學素養影響著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觀點,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尋求新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規劃課題《如何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初審號為WW2016_136。)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