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漢秉
摘 要:高效的教學是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學習。課程改革雖已取得了初步進展,然而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尤其是數學這門枯燥乏味整天與數字“打交道”的學科,更需要教師花心思去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踐研究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使數學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活和生產。因此打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尤為重要
一、無效課堂的成因
1.課堂提問很隨意,針對性不強
新課改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雖然改變了原有“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但是有的改成了“滿堂問”,還有的想到哪問到哪。問題完全沒有目的性,也沒有為下面的內容做好鋪墊。只是一味地提問其結果是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事倍功半。
2.課堂討論只注重形式
課堂討論不是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拿來討論。對于老師出的偏難的問題學生討論半天也沒有結果。這樣看課堂上看似熱鬧,學生都參與其中,實則沒有效率。給那些平時就不愛學習的學生善于抓住這樣的時間開小差。所以課堂討論時老師更要注意維護好課堂紀律。
3.沒有及時給出課堂評價
人在受到鼓勵和肯定的時候會更加勇往直前,快馬加鞭。小學生正處于急切渴望被認可的年齡。如果一個學生正確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只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沒有及時給出肯定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意愿就會大打折扣。
4.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良好,課堂氛圍才會和諧。如果老師不茍言笑,或者不具親和力都會讓學生和老師產生距離感,就會使學生不敢暢所欲言,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不能很好地和老師溝通交流。久而久之,課堂效率就會下降。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應對策略
1.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把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思考。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要做到課堂有效提問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將每節課所講的內容的思路整理清晰,找出關鍵點作為問題提問。如果學生一時回答不出問題,教師可以做有效的提示。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不會被打消。老師的引導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收獲學習的思路。對于那些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正處于調皮淘氣的階段。對于學生就要多問。老師一味的講課根本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力。如,小學一年級課本《認識圖形》中講到了很多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教師可以拿生活中的杯子、橡皮、課桌、板凳為例子讓學生自己辨認是什么圖形。這樣做的效果會使小學生一定會爭先恐后的回答,課堂氛圍輕松而高效。
2.有效的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不能只注重形式。課堂討論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討論問題不能過于復雜也不能過于簡單。太復雜學生討論不出結果會氣餒,過于簡單學生也體會不到思考辯論的樂趣。如,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節是《觀察物體》。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它鍛煉的是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圖形去實踐和驗證效果會更好。老師列出問題,幾個正方體如何擺放會得到正面、側面、俯視面的圖形。以小組為單位,大家集思廣益。哪個小組先得到正確答案,可以舉手示意,上講臺為大家做演示。演示正確為小組加分。小組的分數可以累計。每一學年評論最優小組給予獎勵。那些不參與討論,開小差的人就會被小組內成員鼓動去為小組爭光。
3.老師及時給予評價
雖然學習是為自己而學。但是誰都希望自己被肯定和表揚。老師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給出正確的回答,老師要注意給予正面的評價。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老師一句肯定的話語有時會讓學生激動許久,它可以為學生提氣、打氣。學生回答不出問題,老師也可以給予勉勵。讓學生下次還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提問當中來。
4.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師益友。”若老師可以和學生做朋友,那么老師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解決學生學習上的難題。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肯定是參差不齊。對于那些后進的學生,老師更應該重視。不要讓學生感受到被忽視。多和他們溝通數學學習上遇到的阻力。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不要讓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老師和學生做朋友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個性,從而因材施教。
綜上所述,本文就一些教學現狀進行剖析,并提出了個人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根據本文不難看出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高效率的教學在于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意愿和興趣。我們要從這點出發,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業紅.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1(2).
[2]吳建玲.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