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陶育實驗學校)
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強調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要求學校要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如今,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體制下,體育課已經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科目。隨著教育的改革,體育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一些地區也成了重要的考試科目。九年義務教育分為小學和初中,這兩個階段的體育教學模式既存在相同點又存在不同點。小學體育教師偏重游戲性體育課,以娛樂性為主;初中體育教師偏重技能型體育課,以技巧和鍛煉為主。學生在小升初時期,由于長期接受小學體育課的訓練模式,面對突然改變的體育教學模式和不斷增強的運動量,往往會有許多不適應,這使得小升初體育教育模式的銜接問題,成為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所面臨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銜接;探討
一、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1.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小學體育教學以及體育課堂,在大部分學校都呈現出游戲型教學為主。所謂游戲型教學,也就是小學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一般不注重學生體育技能和技巧的培養。比如,打籃球的動作規則、羽毛球的技巧等,大部分情況都是派人將體育器材帶到體育課場地,簡單說幾句,就分發體育器材,任由學生自己玩耍。這就導致體育器材失去了應有的作用,體育課堂散漫無紀律,學生自由嬉戲時間超過了體育教師講解示范的時間,學生對體育課相關知識的掌握收效甚微,導致小學體育課呈現普遍的游戲型課堂
現象。
2.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處于快速發展和定型階段。同時,中學教學對體育課提出了比小學階段更為嚴苛的要求。中學階段,學校在體育課教學上,要求體育教師能更多地授予一些體育技能,課堂由游戲型課堂轉變為技能型課堂,學生渴求各項體育運動和體育技巧的學習,以期能享受更加豐富的體育課,并通過豐富的體育課學習到更多的體育技能。在中學階段的體育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實踐,注重向學生示范各項體育運動的動作要領以及對動作要領的反復訓練。所以,相對于小學而言,中學階段的體育課顯得更加豐富多彩,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技巧和要領也
更多。
二、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下的問題
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下,課堂輕松散漫“放羊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生將體育課理解成玩耍,從而忽視體育技巧和技能的
學習,同時在心理上也會對體育課有所曲解;中學體育教學模式下,課堂顯得嚴肅且豐富,才能使學生對增強體質、強身健體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但是這種嚴肅且豐富的教學方式,往往在培養了學生體育技能的情況下,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同時由于嬉戲時間減少,使得剛剛完成小升初的學生,難以很快接受中學階段的體育課,甚至會對體育課產生抵觸心理。于是,如何更好地實現九年義務教育下中小學體育課的銜接,已經成為廣大體育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
1.小學階段適當的體育技能訓練
六年級學生是即將要實現小升初的一批學生,所以這一階段體育課的教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在升入初中后對體育課的接受程度以及適應程度。因此,在六年級階段,體育教學者應該提前考慮小生初體育課的銜接問題,在教學之余,應該將一部分時間用于體育技能的講解和培訓,使得小學生對一些體育項目的基本知識和動作要領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和理解,為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一至五年級,學生的體育課堂幾乎是用來玩耍,課堂毫無壓力,但是到了六年級階段,體育課堂應該循序漸進地拿出一半的時間來給學生講解體育知識以及做一些體育項目的簡單訓練,基本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再允許學生去玩耍,這樣既可以為中學階段的體育課打下基礎,又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壓力。
2.中學階段文明的體育競賽
對于剛剛完成小升初的學生來說,立刻接受中學階段嚴格的體育課以及強制性的體育任務,無疑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因此,初一階段體育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嚴重影響整個初中階段體育課的質量。所以,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做好初一階段中小學體育課的良好銜接是至關重要的。初一階段,體育教師應該考慮學生長期接受自由式課堂的情況,在增加初中階段體育技能訓練的同時,更應該活躍課堂氣氛,以體育項目的競賽代替小學階段自由式玩耍。體育項目競賽,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又能夠讓學生在競賽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體育專業知識,在思想上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九年義務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在強調文化課的同時也要重視體育課,在提高學生中考成績的同時,也要培育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童錦,縱艷芳.人文精神:對學校體育隱性教育的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