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陜西省佳縣王家砭中學)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階段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而教學評價在提高教學實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從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評價現狀進行分析,指出提高教學實效的評價原則和具體的評價策略。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教學實效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主要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高效學習,師生之間進行積極互動,達到教學相長,最終實現教學目標。通過評價提高教學實效主要是通過評價對教學的激勵作用和反饋作用來找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進和完善,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評價現狀
1.評價主體單一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評價現狀中存在著評價主體單一的現象,這并不符合新課程所提倡的評價理念。評價主體單一主要是因為評價主體僅限于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作出對學生的評價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單一性會使得評價片面化,不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2.評價方式單一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叛逆時期,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僅限于課堂上的語言性評價,從而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3.評價內容單一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評價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過于注重對學生智育的評價,導致了評價內容的單一,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不能通過評價更好地提高教學
實效。
二、通過評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評價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促進教學實效的提高。堅持主體性原則還需要教師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2.激勵性原則
通過評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要注重堅持激勵性原則,不論是對學生的整體性評價還是對學生的個別評價都要堅持激勵性原則。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時教師需要給予具有激勵性的評價,正確地引導學生,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實效,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自信心。同時堅持激勵性原則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從而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科學性原則
堅持科學性原則要求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要明確評價目
的,完善評價制度,豐富評價方法,要保證評價更加全面、客觀,評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三、通過評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的策略
1.明確評價目的,使評價制度完整化
通過評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要明確評價目
的,使評價制度完整化,這樣才能更加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運用評價策略。首先,評價目的是在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要圍繞評價目的采取評價策略。其次,評價制度要完整,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成立專門的評價機構等,這樣使評價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
2.增加評價主體,使評價主體多元化
由于單一的評價主體不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所以,要全方位地增加評價主體,不能局限于教師的評價,而是要使評價主體多元化,既要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客觀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如在學習《我與父母交朋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疼愛自己、教育自己的,
以及自己對父母的感恩等內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寫的內容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并通過了解他人與父母之間的互動來評價自己與父母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實效,還能更好地形成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3.完善評價方式,使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主要是進行過程性評價、作業展評、評語評價等多種評價,不能僅局限于單一的結果性評價,而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會使得思想品德課堂更加輕松活躍,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
通過評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需要完善對學生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這樣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學生也能夠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汪麗琴.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策略管窺[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6):107-110.
[2]李俊.新課程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的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97-98.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