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如
(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東校)
摘 要:生物是一門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引導,不僅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新的生物知識,還可以提升其個人探究生物的積極性,對于學生及課堂的長遠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高效課堂
初中生處于自身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課堂上進行拓展性的教學,幫助學生感受到更多探究知識的興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進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使得學生在學好現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更加積極地探究深層次的生物知識,為學生深厚的生物基礎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結合實際生活,創設輕松課堂
生物學科包含著許多抽象的內容,這些內容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枯燥,對其自身學習熱情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適當地修改現有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添加多樣化的內容,為學生帶來生物學習的新鮮感,從而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首先,每一個初中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其個人發展的不同使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此,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與生物有關的現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讓課堂充滿探究的氛圍,放松學生思維的同時加速課堂的發展進程。比如,在“人類的發展和起源”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他們看到這一標題之后內心的感受,從側面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看課本上的圖片,讓學生總結課本上人猿的圖片與自身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說出人與人猿之間的區別,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生物學習的樂趣。其次,初中生物包含的知識點較為豐富,需要學生在課上和課下投入較多的時間進行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教學之前鼓勵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預習,讓其把不懂的地方進行適當的標記,而后教師通過調查了解學生遇到的重難點知識,接著在課堂上對重難點內容進行生活化的引導,降低知識點在學生心中的難度,促使其更加迅速地掌握新的知識點。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提出生活探究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課下也能投入到生物知識的探究中,逐漸在班級形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氛圍,奠定生活化生物課堂的發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圍繞生活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讓他們更加明確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生物現象,使學生產生探究生物的欲望,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生物的理念帶來積極的影響。
二、合作生活探究,構建高效課堂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其個人生物探究的熱情,扎實學生初中生物的基礎。教師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加入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既可以增添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具有更多的情感交流,進而實現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首先,教師可以大體介紹一下所要學習的生物知識,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該知識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鼓勵其對生活生物進行大膽的探索,加深知識點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比如,在教學“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的時候,教師向學生簡單地介紹細菌和真菌的特點及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腦海中留下與新知識有關的印象,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對細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分布及應用進行拓展性的探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實際狀態,防止學生在小組中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同時,還可以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的生物思維更加暢通,讓其心中產生較強的生物學習自信。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把每個小組的觀點總結到黑板上,先不對學生回答的對錯進行解答,而是對學生進行詳細的知識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深層次的生物知識,在其心中產生完整的知識模型以后,教師再讓學生對剛才的問題進行探究,當兩次回答同時在黑板上的時候,學生會自主地對回答進行對比。這樣教學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印象更深刻,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搭建合作生活課堂模式,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在推動其個人發展的同時提升班級的凝聚力,逐漸形成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更多的收獲。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合作課堂的魅力,教師要摒棄心中以學生成績論英雄的觀念,把其狀態、進步情況及自身發展綜合到一起,使評價體系更加完善,讓初中生快速地告別繁重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生物知識,為高效生活合作型的初中生物課堂做出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生物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聯系,課堂上教師在課本內容教學的同時進行生活化的引導,可以在培養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提升教學有效性,對其未來的發展必將產生更加深遠的
影響。
參考文獻:
[1]曾祥勝.如何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學習興趣[J].中外交流,2016.
[2]鐘南京.注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J].新課程(中學),2013(1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