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讓開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八中學)
摘 要:化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讓學生在相互學習、共同探索中完成學習任務,既有利于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環節,又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實驗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但是,目前學生合作學習的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內容主要對初中化學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合作學習;實踐探究
合作學習在我國經歷了從移植到成熟,再從成熟到創新的發展階段,實踐證明合作學習在推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我國在推廣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過程中面臨很多障礙和困境。所以,本文主要對初中化學合作學習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初中化學合作學習的意義
1.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探索的機會
化學是一門探究活動比較多的課程,僅以學生個人進行的研究,往往導致研究結果差異大,研究結論較為片面。但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探究,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各有分工,完成不同環節的不同任務,最終目標是指向一個問題。所以,小組成員會將自己的成果或意見最終匯集,設計出合理的探究方案或是整合出較為深奧的結論。這就需要小組成員要積極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不論是對資料的收集還是對信息的分析都要體現出廣泛性和深入性。
2.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
雖然在目前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實驗演示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知識。但是,面對一個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不同的大班級,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顧及到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所以,合作學習正好彌補這方面教學的不足,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擁有平等的交流意見、答疑解難的機會,幫助學生在互相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思維便捷能力。
3.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合作學習,意味著小組內的每一位成員既擔負著學習任務又要共同承擔失敗,所以為了取得最后的成功或達到想要的實驗結果,小組成員必須經歷多次重復假設—驗證—質疑再假設再驗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好鍛煉了學生語言表述、傾聽他人、學習他人、謙虛采納別人正確觀點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體驗到集體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和充實感。對培養學生之間的情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4.督促和幫助學生學習
初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要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只有熟練掌握實驗技能才能更好地探索和掌握知識。而課堂實驗中教師很難估計到每個學生的實驗操作。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和指導,使每個人在觀察和學習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實驗操作技能。有利于小組成員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在每個人的進步中推動小組和合作學習的進步。
二、初中化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探究時間短,研究不深入
因為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教師在布置一項探究問題時,往往直接從分組討論或分組實驗開始,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在思維沒有打開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顯然并不利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無法保障每個成員平等的參與機會。尤其在小組實驗探究時,時間的有限性使得實驗進行不充分,實驗結果不精確,導致合作學習并沒有發揮其促進和幫助學生學習到應有的作用。
2.學習效率低,評價不標準
雖說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分組探討,但是整體合作學習的效率并不高,有些小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較高,有的小組卻相對比較平靜,沒有積極的學習動態。其次,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主動性不一致,有的同學只參與了搜集資料的過程,卻沒有參與結論獨處的探索和實驗過程。所以每個小組之間以及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學習效率不統一,導致整體的合作學習效率并不高。而教師對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評價時,觀察不細致,評價方式單一,目標模糊。學生體驗不到取得合作學習帶來的學習效果。
3.課堂混亂,缺乏組織
合作學習既然是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教學方式,就要合理控制小組討論過程中的課堂秩序,而從目前合作學習的課堂秩序來看,整個過程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學生談論和做實驗的過程中,聲音嘈雜,小組成員發言缺乏順序,更有些同學趁機談論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表面看似學生談論氣氛活躍,而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合作學習只是流于形式。教師在給予學生指導的同時,顧此失彼,無法掌控整個化學課堂的學習秩序和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是對其他教學方式的彌補和豐富,同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上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從目前初中化學對合作學習的實踐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在推廣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因此,初中化學在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時,要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克服其缺點,讓其更好地服務于初中化學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劉燕飛,王坦.論合作學習實踐中的情感缺失[J].中國教育學刊,2016(2):70-73.
[2]何翔.化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意義及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3):12-1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