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熱艾?阿不都勒達
摘要:音樂作為極其富有感染力的藝術性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科學制訂教學目標;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音樂;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將圖、講、演結合,誘發欣賞興趣;采用正確的教學評價等方式來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效率;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40-01
音樂作為陶冶心靈的藝術,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音樂體驗,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養成熱愛音樂的情感。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感悟,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這一教學主題進行如下探討。
1.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科學制訂教學目標是提高這一流動過程的有效度,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一堂課教學是否有效,確立清晰準確的教學目標是前提。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如何挖掘教材中潛在的音樂及人文內涵,如何豐富拓展教學內容;如何突出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等列入教學目標的范疇。在教學目標制訂的基礎上再根據教材安排、學生的年齡和特點有機地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
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1)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學期目標。為了更好地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了解本冊音樂教學的重點、難點,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制定了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2)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3)根據課堂目標制定環節目標。在每堂音樂課中,課堂是靠環節目標去實現,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有效教學的原則。
2.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音樂
"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音樂是豐富多彩的,從不同的角度通過音響結構表達人類的思想情感和內心感受,實現情感交流與表現,因此音樂教育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將教材資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整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出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感受音樂的教學情境。
如在進行曲教學中,設計了聆聽音樂拍手,感受音樂速度和力度變化,跟唱《中國解放軍進行曲》,邊唱邊劃拍,組織觀摩閱兵時隊列表演等,讓學生體驗節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和聲美。設計多種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真正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開心掌握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學習音樂的信心。
除此之外,還可進行模仿、探究、合作等開放式活動,也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發展:(1)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課堂學習。(2)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后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使音樂教育體現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效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味無窮。
一堂課要上得讓學生熱愛并且感興趣,教師就要創造一種吸引力,來開發學生的智慧,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聰明和才智,從中獲得認識的成功和喜悅。其實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就是一個吸引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實踐,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進一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3.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為小學音樂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礎。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做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4.將圖、講、演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小學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然后讓他們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充分地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和形象的記憶,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
5.采用正確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教學行為,對于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評價要以人為出發點,體現對人的價值的重視,促進個體健康和諧地發展。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而忽視了評價的導向功能,如經常會聽到頻繁的"你真棒"的贊許聲,甚至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回避問題的實質,出現了一種"含糊評價"現象,這樣做的后果不僅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評價導向性原則就是要引導學生的音樂學習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又要注重評價導向作用的發揮,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而現實中的課堂教學是實際的,也是千變萬化的。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一位教師長期的努力、探索與實踐。一堂堂音樂性強,集審美、歡樂、創造于一體的有效的音樂課,應該成為音樂教師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