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清
【摘 要】鄉土素材是當地社會演進過程中形成的獨具地方風情的歷史文化,包含眾多的文化歷史要素。如歷史傳說、人物風采、歷史古跡、魅力藝術、生活變遷等都是很好的鄉土素材。準確靈活的挖掘鄉土素材,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設計應用,對拓寬教學思路和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鄉土素材;歷史教學;導入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不斷革新,對課堂教學的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從教者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拓展教學思路和選用有效的教學素材,以適應新形勢下高中教學。鄉土素材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通過對鄉土素材的整理加工并在歷史教學設計中準確應用,是拓寬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下面筆者簡要地從鄉土素材在教學導入環節的應用上談談增強歷史教學有效性的認識。
一、歷史傳說故事導入。平涼地區歷史文化悠久,農耕文化、道家文化、伏羲文化、佛教文化、邊塞文化等交向在這邊土地上烙下深深的印痕。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這課中我選用了歷史上著名的黃帝在崆峒山問道廣成子的故事,在故事中廣成子和皇帝通過問答的方式探討自然、人生、社會,尤其是如何治理國家的策略。通過這個故事進一步讓學生思考中國早期社會權力階層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再如《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中采用秦始皇西巡崆峒山的故事進行導入,結合課本秦朝疆域圖,讓學生感知在秦朝時期平涼已經在大一統中央集權統治之下,加深對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解。歷史傳說盡管有些演繹的成分,但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歷史傳說是口口傳承的史料,有些地方可以和歷史史籍、文物出土相互印證。
二、歷史人物導入。平涼地區英杰輩出,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中選用了唐朝節度使李元諒的人物簡介,通過這一歷史人物有助于學生認知唐朝中期以后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及其地方節度使的職權范圍。在本課的古代選官制度一目中,穿插導入了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趙時春。設計了趙時春是通過什么方式進入朝廷仕宦行列的。更進一步補充了古代科舉考試的一些史料,加深對科舉制的認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這課中選用了崇信縣第一個黨員——保至善。通過保至善的人生歷程,將本課的四個場景“五四運動——中共一大——國共合作——國民革命”串織在一起。從保至善短暫的一生升華到為國家、民族解放的大義上來,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歷史古跡導入。歷史古跡是一個地區文化繁榮的見證者、親歷者,經過千百年的變遷仍然毫不褪色。在《宋明理學》一課中出示了涇川大云寺和佛祖舍利的圖片,崆峒山道觀和道教人物塑像的圖片進行導入,再結合北魏至唐佛教、道教興盛的史實,不僅僅感知平涼地區是佛教、道教的繁盛之地,更是三教合一的見證場所。再如《古代的發明和發現》一課中,選用了皇甫謐故里和針灸的圖片導入,意在說明在傳統的中醫藥發展領域,平涼是針灸的故鄉。神奇的銀針,獨到的療效,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古代中國發明發現的興趣。
四、戲曲藝術導入。平涼屬于戲曲藝術——“秦腔”的文化圈,重要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會在中心廣場或者鄉村舞臺演出秦腔戲。在《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一課中,選取了比較熟悉的《鍘美案》、《三娘教子》、《趙氏孤兒》、《竇娥冤》等秦腔戲曲片段和圖片進行導入,拉近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距離,讓學生從戲曲藝術中領悟和感知戲曲源于生活并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具有教化功能的現實意義。
五、生活變遷導入。社會生活關乎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風俗習慣再到獲取信息的方式等等。在《物質生活與習俗變遷》一課中,選用了民國時期和現代平涼城的兩幅圖片對比進行導入,再從爺爺的18歲和我的18歲情景導入,說明生活的變遷滲透了社會的里里外外。再如《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一課里,選用民國時期平涼民眾的出行和現代人們的出行方式的圖片導入,設計了是什么導演了我們出行方式的變革。
歷史教學的導入方法靈活多樣,在新課程教學下選用教學素材要貼近實際,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為出發點,以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是從教者孜孜以求的愿望。一方面,通過鄉土素材的挖掘和整理,不僅是拓寬了從教者的教學路徑和教學資源,更有利于歷史教師開發校本課程,探究新的教學理念,研究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獲取更多的鄉土歷史資源,在激發學習歷史的熱情同時更進一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一些有意義的鄉土歷史問題,增進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