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駐保高校大學生即將步入工作崗位,其在校期間表現出的各種各樣的腐敗亞文化行為,進入社會極易演變成真正的腐敗。究其原因,主要有傳統文化的糟粕和社會腐敗現象的不利影響及對駐保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認識的不足。當前和今后要緊跟國家反腐的大氣候,把駐保高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的思想統一起來,形成遏制大學生腐敗亞文化行為的合力,教育大學生對腐敗零容忍,以起到對社會、國家正能量的輻射作用。
【關鍵詞】駐保高校;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社會正能量;輻射作用
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指在高校范圍內,流行于大學生當中的,容易引發就業腐敗的各種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及各種腐化思想意識和潛規則。腐敗亞文化在高校濁亂校風,帶入社會敗壞社會風氣,成為籠罩在校園生活上空的精神霧霾。
腐敗亞文化一詞逐漸躍升為媒體高頻詞,《中國紀檢監察報》自2016年2月18日開始,對腐敗亞文化分別從警惕“腐敗亞文化”和警惕“腐敗亞文化”,記者觀察等多個角度做了多篇連續報道,認清腐敗亞文化的危害,習近平總書記這段擲地有聲的話,發人深省。
近年來,腐敗亞文化現象在駐保高校大學生當中也處于滋長態勢,部分大學生也是被潛規則牢牢地“網”住,無奈屈服,使學生深受其害但揮之難去。保定市高校大學生人數眾多,畢業后會成為社會上的生力軍,在校的腐敗亞文化行為帶入工作崗位就會演變成真正的腐敗,本文擬從剖析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的各種表現入手,調查350名駐保高校大學生,分析腐敗亞文化成因,提出對腐敗亞文化零容忍的對策。
駐保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表現調查分析統計表
一、駐保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的表現
1、編造理由逃課、遲到、早退
部分駐保大學生會利用周末雙休日、幾個小長假的檔口,為了能早回家或者晚返校編造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父母生病、兄長結婚等理由逃課。平時上大課,有的學生也是感興趣的課可以隨便去聽,不感興趣的課則以拉肚子、感冒、發燒等為理由不去或者遲到、早退,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已經成為大學生逃課的一條“基本原則”,到了期末,把同學的筆記借來看看,應付考試;其中的大部分逃課學生選擇上網打游戲、在宿舍看韓劇或者閑逛,有急事或者病情的只占極少部分。據上表統計,有過這種撒謊行為的大學生占到53.71%。這些撒謊的行為都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表現。
2、上課玩手機、睡覺、看其他書籍
全力拼殺過“黑色六月”之后,在一些學生眼中,大學似乎已展開了之前老師和家長描述的“詩意圖景——現在好好學,等考上大學就能徹底放松了!”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一位大學老師這樣說道:“上課效果怎么樣,許多時候不在于講得如何,而在于學生的手機流量的大小。”有些大學生早晨上課先把QQ、飛信都掛上,刷一遍微博、微信、人人網,發發帖子冒個泡,再到淘寶網上逛一圈,時針就指向下課點,玩手機已經成了部分大學生的一種習慣;下午上課,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有些學生雖然坐在座位上看書,可看的也是圖書館的文學名著、小說等,或是為了考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苦記英文單詞、做習題等,面對老師滔滔不絕的講授置之不理。通過調查發現,經常出現這些現象的大學生占16.57%。駐保高校大學生的這些行為嚴重阻礙著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也不符合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3、課桌涂鴉
由于大學教室流動性強,學生不固定,衍生了形態萬千的課桌文化,并且形成了駐保高校校園的一道獨特風景。課桌文化是匿名的即興之作,一般是流動教室多、固定教室少,同一教室里則后排寫的多、前排寫的少。書寫工具有水筆、圓珠筆、涂改液,也有刀刻等,課桌文化堪比校園里的“牛皮癬”,斬不盡、殺不絕。內容更是千奇百怪,有各種調侃、宣泄、圖畫、愛情誓言、微型小說、交友、笑話、廣告、尋物也有數學公式和英語單詞等,有些讀起來瑯瑯上口、帶有押韻。據上表統計,有過這種涂鴉行為的大學生占到21.14%。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駐保高校大學生人格上的缺陷。
4、手機上的網絡語言
手機是駐保大學生使用最廣泛并且嚴重依賴的媒體文化工具,它漸漸地成為大學生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習慣性媒體,最大限度的充斥著大學生的零散時間。根據上表統計,經常依賴手機并使用網絡語言的大學生占28%。近年來,網絡空間的新語體、新句式、新詞語更是頻頻出現在手機上,讓人目不暇接,如墜云霧。催生出一些新的網絡用語,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你懂得”“我也是醉了”“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元芳,你怎么看”等,甚至出現了比如:“勞エ”(老公)、“侽噴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愛)“伱傃誰”(你是誰),這樣的火星文。這些新語言的使用不僅僅是表音、表意、表象上的一種簡單替換,其用意無非是要表明“我——與眾不同”,用語言來起到區隔作用。每一個駐保高校大學生亞文化群體都通過網絡語言,增強同一個圈子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加凝聚力,并發展專屬語,設置語言障礙排除非我族類的圈外人。網絡語言涵蓋了大學生對時代、對自身、對學校、對社會的一種態度,網絡語言的過度狂歡會導致大學生對亞文化的“抵制”失去指向,網絡語言的獨特表達已成為高校亞文化風格醒目的標識。
5、食堂浪費
駐保高校的食堂歷來都是食物浪費的重災區,“舌尖上的浪費”在大學校園觸目驚心。曾經有武漢科技大學的15名學生組成的調查組,發現武漢科技大學新校區的學生食堂,一年倒掉的飯菜價值上百萬元,我們駐保高校也不例外。大多數大學生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甚至根據心情隨意浪費糧食。他們認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用斤斤計較,倒點飯菜可以理解;飯菜是自己花錢買的,倒掉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作為農業大國,這點糧食不算什么,大部分學生對食堂浪費事實表現出出人意料的冷漠,不以為然。據上表調查統計,從不浪費糧食的只占24.86%,偶爾浪費的占56.57%,經常浪費的占18.57%。這種浪費長此以往,不但增加了大學生的家庭負擔,也破壞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是大學生腐敗亞文化最基本的表現形式。
6、聚餐社交、人情消費
中國是禮儀之邦,國人歷來非常重視人與人的情感和關系。社會上流行的人脈廣好辦事思想,在駐保高校大學生當中也愈演愈烈,甚至成為校園人所共知的“潛規則”。大學同學之間是一種萍水相逢的關系,這種關系需要努力經營,聚餐則成了經營的一種重要方式。有些同學為了在學生會擔任職務,經常花錢請原學生會干部和輔導員去飯店吃飯喝酒,不惜花錢四處打點,因為學生會干部在評優、入黨,甚至就業時都會比較有優勢。一些獲得獎學金的同學也要礙于面子和關系,而不得不請客吃飯。大學生人情消費支出高,次數頻繁,你來我往,投桃報李,到最后誰要擺脫出來都非常困難。據調查統計,有過這種人情消費的大學生占78.86%。大學校園的這些行為是社會畸形的縮影,是標準的腐敗亞文化,即使利用關系網最大范圍的尋找到了各種潛在資源,在今后的社會路途上都為能否清廉,能否做一個好官,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7、戀愛消費
戀愛行為在高校大學生當中可謂是普遍現象,所以駐保高校大學生談戀愛也不屬于稀奇之事,談戀愛的同學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級。與此同時,戀愛高消費也隨之產生,一些大學生情侶在學習之余成為了校園附近餐館、咖啡屋、酒吧、電影院的常客。除了清明節之外,幾乎每個節日都會有一些男生為了追求傾慕的女生,送一些禮物表達一下愛意。面對戀愛這門大學的選修課——甚至很多人覺得應該提升為必修課,大學生即使秉承“有情飲水飽”的戀愛觀,也不得不面對錢從哪兒來這個實際問題,學生沒有經濟來源,戀愛消費主要是從生活費中支付,每個月多了一大筆戀愛高消費,也就是父母成為了幕后的買單者,甚至使得部分家庭都遭遇“財務危機”。據調查統計,經常為戀愛消費支出的大學生占26%。
8、入黨動機不純
近年來,駐保高校大學生當中寫入黨申請書的人越來越多,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功利性明顯,入黨動機不純。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入了黨就獲得了政治資本,加之當今就業形勢十分緊張,黨員身份似乎是考取某些公務員等崗位和升遷的敲門磚。由于受社會腐敗風氣的侵蝕,他們心中或輕或重的認可了腐敗亞文化,認為入黨為將來踏入仕途和升官發財搭建了平臺。這類大學生為了達到目的,表現出十分迫切的入黨愿望,主動找支部書記談心,經常與主管老師溝通,有的甚至為謀取黨票拉關系,請客送禮。據調查統計,有過這種功利性入黨行為的大學生占30.57%。在高校校園里埋下的這種入黨動機不純隱患,就是大學生參加工作后出現腐敗行為的一枚定時炸彈。
9、考試作弊
考試是對學生知識水平的一種鑒定方法,是檢測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考試始終貫穿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涯。早在題海中奮斗的高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作弊現象,即使有,也是極個別、極少的現象,微乎其微,不足以讓人感到恐懼,現在走進了美好的大學,倍感驚訝,大學生作弊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手段之新穎,幾乎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據調查統計,只有51.14%的大學生從不考試作弊。駐保高校作弊的大學生當中,有的是為了追求純粹的高分;有的是嘗到了所謂的甜頭,不僅贏得了名聲,還拿了獎學金,可謂名利雙收又不累。然而,任何人作弊所獲得的非正當收益,都是對其他復習了,憑借自身能力考試的同學的一種不公。這種作弊現象正在抹殺大學校園天真純潔的衣裙,從而促使更多的學生也陷于作弊的泥沼。這不得不讓人們產生懷疑,如此培養出來的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還能肩負起這份責任嗎?能成為國家棟梁嗎?
二、駐保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的成因
1、傳統文化糟粕和社會腐敗現象的影響
中國傳統社會的倫理文化及差序格局為駐保高校大學生的腐敗亞文化的出現提供了精神土壤。大學生的腐敗亞文化是社會腐敗現象向高校范圍滲透的結果。高校社會化程度越高,各種潛規則的花樣越多,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就會不自覺的向社會效仿,不由自主的去尋找規則外的捷徑,這是腐敗亞文化產生的一個重要根源。
2、行為定性難
在反腐敗研究領域,學者們又分別從各自認為合理的角度對腐敗進行了界定。有的以公共職位為中心,有的以市場為中心,有的以公共利益為中心來界定;有的從法學的角度,有的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定義腐敗。當我們把視線從學術圈再轉向社會公德,轉向高校腐敗亞文化,那么對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的定性就更加迷茫,不容易從字面上辨別了。甚至學界還討論,小學同學送給班干部禮物不讓告老師,是不是也可以稱為低齡腐敗亞文化?所有這些,都為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現象的治理增加了難度。
3、對其向社會的蔓延認識不夠
駐保高校多數大學生認為腐敗離自己很遙遠,采取漠視的態度。其實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每一個小小的腐敗亞文化行為都有可能演變成今后的社會腐敗。不誠實守信的大學生如果步入會計崗位很有可能做假賬、虛報浮夸;上課不認真、開小差的大學生如果步入醫生行業很有可能不夠敬業,對患者不負責任,收受患者家屬紅包;在學校花錢浪費的大學生,參加工作后,受到外界誘惑時,缺乏自我控制力和約束力,吃、拿、卡、要,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想方設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在學校功利心強的大學生參加工作后,有可能行賄受賄,權錢交易。社會上形形色色貪污腐敗之人,向前追溯其學生時代,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現其腐敗亞文化行為。
三、駐保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的治理對策
1、社會總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高壓持續。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擲地有聲地痛批腐敗亞文化,說“如果升學、考公務員、辦企業、上項目、晉級、買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國等各種機會都要靠關系、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沒有機會,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這種情況如不糾正,能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嗎?這個社會還能有發展活力嗎?我們黨和國家還能生機勃勃向前發展嗎?”習近平總書記還曾指出,“這些年,一些潛規則侵入黨內,并逐漸流行起來,有的人甚至以深諳其道為榮,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覺。”這話一針見血,直指要害。清除腐敗亞文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需要建立科學嚴密的制度,是一項整體性、全局性的系統工程。
2、高校頂層設計
駐保高校的領導干部是正確政策的制定者,要高度重視高校腐敗亞文化的危害,如不遏制后患無窮。要遵循高校的教育規律和大學生的成長規律,破潛規則立明規矩,讓對腐敗亞文化行為進行懲戒時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可尋。同時,要求每名教師從新生入學開始盯住各個環節不放松,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高校紀委對學校制定的這些規章制度進行大力宣傳,發現問題對教工進行責任追究。
3、教師日常教育
教師是從教的主體,在高校,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老師,受其影響最大的也是老師。駐保高校教師首先要對高校大學生腐敗亞文化零容忍,向腐敗亞文化說“不”。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不僅傳授專業知識,還要對大學生的各種腐敗亞文化行為有高度的敏感性、警惕性,要抓早抓小;同時要率先垂范、廉潔從教,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范教育和感染學生,讓駐保高校大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公平和秩序。
4、學生自律
駐保高校大學生要充分的認識到現在的腐敗亞文化就是今后的腐敗苗頭。在腐敗亞文化這一“精神霧霾”下長期呼吸,對腐敗的道德恥辱感會大大降低,如不及時加以糾正,將導致大學生們在上學期間或畢業后認可腐敗、參與腐敗。高校大學生自覺抵制腐敗亞文化行為就是一種“崗前”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播撒廉潔種子的工程,是一項前瞻性的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的重要舉措。讓大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自己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自己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
5、家長共同努力
拒絕高校腐敗亞文化每一個人都不是局外人,駐保高校大學生家長的處事哲學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如果給學生灌輸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講究各種人脈關系,錯誤的分析引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受到的挫折,都會給子女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家長也要認清高校腐敗亞文化沒有受益者,培養大學生的自立意識,不要讓他們產生拼爹拼媽的想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筑立一道防火墻。
【參考文獻】
[1] 王海艷. 大學生“光盤行動”的調查與思考[J]. 科教導刊: 上, 2014:232-233.
[2] 蔣肖斌. 大學生戀愛經費調查[N]. 中國青年報, 2015-03-17,11.
[3] 江本武, 曹迅飛, 左 輝, 黃 偉. 當代大學生入黨動機偏差及解決途徑[J]. 武漢工程大學學報, 2010(2):40-44.
[4] 宋墩福. 大學生廉潔教育教程[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0:15-16.
【作者簡介】
龍吟(1974—),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