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
[摘要]立體思維又叫空間思維,它是一種區別于平面思維的多維度思維方式。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對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立體思維的策略有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實物帶進課堂和開展實踐操作活動等。
[關鍵詞]立體思維;空間幾何體;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36-01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工作和學習對人們立體思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到民居樓房建設的施工圖紙,大到高科技全息影像的模擬等。除此之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立體思維還是學生學好空間幾何體知識的必備能力。因此,在高中空間幾何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至關重要。
一、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三維空間
空間幾何體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更是難點。要想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在腦海中構建出三維模型。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將空間幾何立體圖形形象地展示出來,并且是以一種動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也是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立體思維的同時,通過熟練運用各種多媒體軟件,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例如,在教學“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上安裝CAD2007軟件,然后打開“西南等軸測圖”,在計算機上構建一個立體的操作空間。教師可以在此空間內繪制一個球體作為空間的點,在點的旁邊繪制一條直線,在直線的旁邊繪制一個平面。然后在此基礎上研究空間內的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得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結論,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將實物帶進課堂。直觀展示立體模型
實物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通過為學生展示真實的物體,能夠很好地將學生的思維方式從平面過渡到立體,從而實現高效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之所以無法有效形成立體思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平面思維的限制,空間想象力較差,無法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幾何的畫面。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由平面到立體的過渡,教師應積極采用將實物帶進課堂的教學方法,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立體模型展示給學生看,從而強化學生的立體思維。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時,教師可以將講臺上的粉筆盒作為模型,然后要求學生在稿紙上將粉筆盒的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繪制出來。由于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粉筆盒,因此,繪制出它的三視圖不具有太大的難度。當學生繪制完畢后,教師可以將繪制的難度提升一些,將生活中更為復雜一點的實物(如水壺、手電筒、手機等物體)帶進課堂,要求學生繪制,以此方式發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三、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積極開展實踐操作活動,這樣既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趣味拼接”活動。教師給每位學生提供40個大小相同的小立方體,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這些小立方體拼接成各種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并求出相應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學生在拼接立體圖形時,必定要在腦中構建出三維模型,按照大腦中的三維模型拼出實際的幾何圖形,并求解該圖形的表面積。“趣味拼接”活動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了學生的立體思維。
總之,在高中數學空間幾何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知識的興趣;將實物帶進數學課堂,促使學生的思維由平面過渡到立體的;積極開展實踐操作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
(責任編輯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