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語言發展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所以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水平和教學的風格上進行不斷的提升,以期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質的語言環境。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現狀及特點展開討論,希望語文教學能夠給同學們創造更加美好的語言環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在人文素養的養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藝術語言應用能力是實現真正意義上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意識思維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知識的獲取也大多依賴于老師的教師的示范和講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及魅力等都要通過教學語言的運用表現出來。
一、規范性
教師是知識和智慧的結合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教師語言的規范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這樣就更需要提高教師語言的規范性,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其模仿能力就特別強,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語言學習的奠基者,一定要盡最大的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平翹音不分,這樣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誤導。例如將“教室”讀成“教四”,把“我聽過”故意說成“我有聽過”等,這樣都會給學生帶來誤導,讓學生在以后的語言交流中進行效仿,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在規范性的基礎上增加魅力和風趣幽默色彩,教師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以免讓學生陷入誤區。
二、科學性
教育教學工作原本就是科學的象征,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們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的掌握詞語的含義,并抓住其中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能夠正確、深刻的分析和傳授知識。例如在小學語文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落花生》,文章名字中的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種稱呼,而如果語文教師在沒有查閱資料的情況下,很容易理解成種花生,這就會給學生帶來不科學的教學,產生知識性錯誤。另外,除了教師要在知識上保證科學性,還要在口語上保證使用教學用語,語言精煉、言簡意賅,讓學生能夠在簡練的語言中了解到知識的內涵。
三、可接受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要保證一定的可接受性,教師所使用的口語要盡量接近學生的生活,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口語中,要注意其通俗易懂的特性,表達的意思盡量的生動形象,同時還要有意識的養成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的口語要更加的嚴謹和深刻。比如在講解《瀑布》這一篇文章時,由于大多數同學都沒有見過瀑布,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進行積極的引導,如小河中湍急的水流等,讓其能夠有一種超前的思維活動,從而接受瀑布的壯觀景象。
四、生動性
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要求教師利用生動形象并充滿活力的語言進行教學。在符合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遵循學生形象的思維模式,教師要善于利用語言的力量將學生帶入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切身的感受、感知教材,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例如在小學語文的《月光曲》這篇文章的講解中,其中“幽靜”一詞的講解用幽雅安靜來詮釋十分的準確。但是,這樣的解釋不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為學生描繪出這樣的場景就更能夠打動學生,如:“秋天的夜晚、朦朧的月光、小鎮的河邊、無人的小路、斷斷續續的琴聲……”這就是文中幽靜所表現的氛圍。這樣讓學生能夠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文章的意境,也讓原本教師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
五、趣味性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生的學習階段不僅僅是對意識思維模式的養成,同樣還要使其具備多種個性心理活動的協調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出發,在恰當的時機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可以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妙趣橫生。
在一位老師對宋詞的講解中,對學生提問到:“你們喜歡流行歌曲么?”顯而易見,這樣的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說喜歡,之后老師說,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吧!就是宋詞。這時學生們都發出了真心的笑聲,這種幽默的語言和輕松的氣氛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所以語言的趣味性就像一只神奇的魔術棒,能夠讓學生在藝術氣息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六、情感性
都說情感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教學語言的情感性,例如在《最后一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點燃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講述一些激發情感的小故事來引導學生,如在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后,很多小學都即將解散,同大家一樣的孩子因為戰爭失去了學習的機會等,這樣能夠更加有力的撥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
七、藝術性
在語文教師的教學中,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是最高境界,能夠用美的語言讓學生感受美、創造美并鑒賞美。語文老師的教學口語要更加具有美學價值,聲音洪亮而清晰,語言流暢明快、生動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更加的深刻富有哲理,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更加美好的學習環境。
八、結論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來說,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