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摘要:我國高校在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時候,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未來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表達和具有英語交際能力。這些都是我國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但是現如今我國高校在培養大學生英語方面能力的時候,很多都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高校英語教學中言語行為理論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對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等內容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大學英語 言語行為 理論分析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049-02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大學生英語教學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非常盛行,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時候都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以語言交際能力為輔。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和發展,就應該采用創新式的教學方式,通過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教學與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與母語的語法容易混淆。有關教學研究顯示,很多通過英語四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缺乏社會文化能力。也就是說,雖然英語能夠達到四級,但是卻沒有英語交流的實際能力。很多高校大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不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并且存在著理論知識豐富,但是卻不能夠真正應用到實際中的情況。可見高校大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已經遠遠落后于其理論能力。為了更好地培養高校大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有關人員應該加強對高校大學生語言行為能力的培養,為推動高校大學生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言語表達能力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很多高校英語教師都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行為能力的培養。[1]
一、言語行為理論概述
言語行為理論運用英語表達就是Theory of speech Act,這一理念在當代社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言語行為主要就是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LLocutiony Act )和以言敘事(perlocutionary Act),其中以言行事是核心。高校大學生普遍在言行方面較為薄弱,也就是不能夠很好地掌握英語的具體發音和表示方法。言語行為理論(Theory of speech Act)已經深受高校有關英語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有關學者認為,要想更好地學習英語,就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言語行為理論的重要性。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言語行為理論主要就是針對說話人的這些具有特定意義的話語,對聽話人造成的影響和所產生的后果。言語行為理論的掌握對于提升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交際能力和英語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關學者曾經提出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這種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對于提升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安靜一點好嗎”的字面意思是表示詢問,但是按照常理,人們可以推斷出其言外之義是命令的意思。除此之外,例如甲說:“喝杯咖啡去好嗎?”乙說:“剛剛約了朋友出去。”這句話當中就隱含著委婉拒絕的含義。由此可見,在語言的交流和溝通中常常會存在著引申的含義,這些都是語言行為理論中需要研究的內容。[2]
二、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言語行為理論與教學法
言語行為理論在高校大學生教學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站在宏觀的角度上來看,言語行為理論動搖了結構主義語言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僅如此,還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為我國未來社會的英語型人才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平臺。例如在詞匯教學的時候,很多高校教師都忽視了對詞匯引申含義的教學,僅僅讓高校大學生死記硬背詞匯的本身含義,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高校大學生的長期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應該將言語行為理論教學放在首要的教育位置。當代高校大學生要想更好地適合未來社會的發展,首先就應該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然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溝通和交際能力。因為很多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都涉及到了跨國業務,即使一些小型的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也經常會接待一些外賓,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是現代高校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言語行為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英語靈活應變能力。只有讓高校大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才會更好地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輸送“新鮮血液”。[3]
(二)在聽力方面的應用
聽力教學是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所在。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現如今很多高校大學生雖然具備一定英語聽力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實際英語交際能力,僅僅在收聽一些廣播節目時表現出一定的英語聽力能力,卻不具備實際的與人交際中的英語聽力能力。這將會導致很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能夠良好地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讓英語教學變成了“啞巴英語”。而對于一些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有很多考過英語八級的學生,雖然在考試的時候英語筆試成績較高,但是卻沒有實際的英語表達和交際能力,所學的知識也僅僅局限于筆試。言語行為理論在聽力教學中也經常運用,其主要包括了直接言語行為理論和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言語行為理論主要就是要學生注意說話者的言外之意,不僅僅局限于句子的表面含義,還要探索其背后隱含的意思。[4]
例如:Woman:My husband isnt very athletic.But he is an elcelleng cook,and he can sew,iron……He is a good husband.
Man:Really?Thats interesting.Is he English?
Question:What doer the man mean?
針對這些對話內容,很多高校大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會錯誤地理解其中的含義,例如其中Is he English就隱含了很多內容,要想真正地理解其隱含的意義,不僅要對書面含義有所理解,還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言語行為理論的間接含義。很多高校大學生在實際的英語學習中存在著交際方面的障礙,為了能夠提升其學習能力和英語理解能力,有關高校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對學生言語行為能力的培養,通過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言語行為能力。
(三)在口語方面的應用
1.教師課堂用語
作為高校的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注重自身的說話和語言表達方式,一定要盡可能運用“英語+漢語”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因為高校大學生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有所不同,所以英語基礎也存在差異,為了能夠讓大多數的學生跟上英語教學課程,有關教師就應該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授課中,應該注重自身語言的交流和表達,通過完善現有的表達形式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在實際的授課中,教師不能夠用恰當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那么必將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將言語行為理論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學會運用言語行為理論。[5]
2.活動形式方面
在口語課堂活動形式當中,較為常見的活動形式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就是Role—play,這種教學方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言語行為理論的授課很多時候需要具體的模擬,只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才會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6]而評價反饋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定的互動模式。然后與學生進行一些言語行為理論知識的聯系。當然口語教學不僅僅能夠加強高校大學生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還能夠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我國有關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必將是多樣性的,只有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才會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現如今高校英語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效應用言語行為理論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英語不僅僅要掌握大量的詞匯和理論知識,還應該掌握英語中所隱含的引申意義。[7]
三、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地論述了言語行為理論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高校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要想更好地推動高校英語教學體系的發展,就應該認識到言語行為理論的重要性,通過完善現代化高校教學體系,來更好地實現高素質、多元化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雷洋,王每月,李嘉陽.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9):134-147.
[2]楊平,張孟旭,王海祥.言語行為理論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4(8):178-181.
[3]李娜,張鳳玲,李洪濤.言語行為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21-128.
[4]鐘芳芳,李紅月,張天浩,李月.論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4(8):145-157.
[5]Williams Marion,Burden Robert.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6]鐘華,范妹妹,秦奧松.非英語專業學生社會文化能力調查[J].外語界,2014(6):134-147.
[7]隋桂英,王每月,李東新,張悅.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重的闡釋力[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