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峰
[摘要]從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效均衡協調性、適應性、安全性和持續性的特性出發,界定經濟增長質量,構建適合遼寧經濟增長質量指標體系,運用SPSS軟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遼寧省11年經濟增長質量狀況,提出了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質量指標體系 質量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28-02
一、問題的實質
遼寧的工業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經濟發展中遇到資源短缺、競爭力薄弱、成本提高等問題,客觀要求轉型。在經濟增長方式處于由數量型增長方式向質量型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質量是經濟增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優劣程度,而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效均衡協調性、適應性、安全性、持續性是反映經濟增長質量的基本特性,也是經濟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特性所在。首先,穩定性是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的基礎。第二,有效均衡協調性主要是經濟結構的協調,現階段人口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的協調是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主要方面。第三,市場需求的變化決定經濟發展必須具有適應性,經濟管理工作必須做到正確認識不確定性因素,把握發展的主流,提高應變能力。第四,安全性是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實現的保障,在安全的經濟環境下經濟才得以發展,降低干擾性是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務。最后,持續性是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經濟管理工作要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是“兩型”社會的根本要求。
二、經濟增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的選擇構建
經濟增長質量是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與經濟增長數量一起產出的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組固有特性的程度,這種程度表現在:經濟增長穩定性提高、經濟結構的優化、人們生活水平的經濟保障、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改善以及環境的可持續,從而使經濟增長得以改進的經濟狀態。本文從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效均衡性、協調性、適應性、安全性及持續性出發,構建了經濟增長質量的指標體系,試圖通過該指標體系對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做全面的評價。具體的指標體系如下:穩定性反映經濟波動狀況,采用指標為波動經濟波動率、通貨膨脹率、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效均衡協調性反映經濟結構,指標包括工業化率,第一、二、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投資率,消費率,存款余額/GDP,貸款余額/GDP,進出口總額/GDP,城鄉收入比,泰爾指數,適應性資源利用全要素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安全性體現經濟保障,選用人均教育程度、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城鎮、農村居民的家庭恩格爾系數為評價指標。持續性實質是經濟增長的環境約束條件,評價指標為單位地區的生產總值能耗及生產總值電耗、單位產出大氣污染程度、單位產出污水排放數、單位產出固體廢棄物排放數。
(二)指標說明
(1)在經濟增長質量的穩定性指標中,經濟波動率是對經濟增長率波動的度量。(2)在經濟增長質量的有效均衡協調性指標中,工業化率=非農產業就業人數/總就業人數;第一、二、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第一、二、三產業產值比重/第一、二、三產業就業比重;投資率=資本總額/GDP;消費率=消費支出/GDP;城鄉收入差距的泰爾指數,采用王少平等研究中的定義和公式。(3)在經濟增長質量的適應性指標中,資本生產率=當年資本存量/當年 GDP;勞動生產率=當年勞動力人數/當年GDP;全要素生產率采用規模報酬不變的DEA模型進行估計。(4)在經濟增長質量的持續性指標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能源消耗量/GDP;單位地區生產總值電耗=電力消耗量/GDP;單位產出大氣污染程度=工業廢氣排放總量/GDP;單位產出污水排放數=工業廢水排放總量/GDP;單位產出固體廢棄物排放數=工業廢棄物產生量/GDP。另外,對于某些年份數據的缺失,可以通過OLS進行回歸填充。
(三)數據的標準化
由于各指標的單位不同,不可進行簡單相加,不能直接進行計算,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方法為:正指標不作處理,逆指標均采取倒數形式,適度性指標采取標準化處理方法。
三、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的測算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各基礎指標在固有特性指標中的權重,并根據相應權重合成含義特性指標指數,進而根據同樣的方法得出經濟增長質量總指數。
主成分的統計信息包括各個維度按大小排列的特征根、方差貢獻率及累計方差貢獻率,增長質量的穩定性、有效均衡協調性、適應性、安全性、持續性5個含義特性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綜合原始數據信息的解釋能力很強,其中安全性和適應性等維度的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92.687%、87.876%,已經超過了一般要求的85%。因此采用第一主成分分析具有很強的合理意義。
利用SPSS16.0軟件做基于協方差的主成分分析,可得各基礎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系數,再計算各基礎指標的權重。其計算過程為:首先,根據協方差矩陣生成各含義特性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及每個含義特性指標下基礎指標對應的因子向量;其次,計算每個含義特性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特征根的開平方根,再用每個含義特性指標下基礎指標對應的因子矩陣除以相應含義特性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的開平方根則得商向量即為基礎指標對應權重,再以同樣的計算方法分別確定5個含義特性指標對應的權重向量,再以同樣的方法獲得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各基礎指標及含義特性指標的第一主成分系數向量和權重。利用的基礎指標及相應權重,可以計算經濟增長質量5個含義特性指標的時間序列,最后根據每個含義特性指標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與因子得分后的乘積和即為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最終可得2000—2010年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分別為-0.811,-0.502,-0.556.-0.437,-0.380,-0.102.0.188,0.540,0.990,1.202。
質量增長指數表明:2000—2010年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經濟增長質量指數由2000年的-0.811上升至2010年的1.202,其中穩定性、有效均衡協調性和安全性及持續性也都表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5個指標均有正負值,說明在之前不同的階段表現出不穩定極弱的經濟狀況,使得指標對經濟的貢獻為負。但是在近3年,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開始有了好轉,各指標對經濟的貢獻均為正。
四、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的因素分析
(一)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的因素分析
1.經濟增長質量的穩定性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波動較大,在2000—2010年的考察期內穩定性指數有正有負,且在2008—2010年間的穩定性波動幅度趨于穩定。由于構成經濟增長穩定性的基礎指標均為逆值標,從基礎指標對應的權重可以看出,經濟波動率、通貨膨脹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是影響經濟增長波動的重要因素。城鎮登記失業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波動影響較大,所占權重最大,其次是經濟波動率和通貨膨脹率。遼寧省政府在促進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工作方面需要多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勞動力過剩的壓力,在降低物價水平的過程中,適度控制經濟增長幅度。
2.經濟增長質量的有效均衡協調性
經濟增長的有效均衡協調也是影響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效均衡協調性表現在經濟結構的優化上。遼寧省的經濟結構在2000—2007年指數均為負,且波動性不大,接著由2008年的0.638迅速上升至2010年的1.195,說明遼寧省近幾年來越來越重視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結構變化指數上升1單位,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就增加0.492個單位,經濟結構逐年改善從而提高了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指數。從基礎指標對應的權重可以看出,消費率所占的權重為0.391,是該含義特性指標對應的基礎指標所占權重最多的。對經濟結構優化有促進作用的指標還有第二產業比較生產率、存款比例以及工業化率,它們在考察期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推動了經濟增長結構的改善,但是第一、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在逐年下降,表明勞動力在部門之間的分配不合理,同時城鄉收入比例和進出口總額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遼寧省城鄉收入差距在減小,遼寧省的對外開放程度還不夠大。
3.經濟增長質量的適應性
遼寧省經濟增長的適應性逐年上升,結合經濟增長的適應性權重,可以看出在考察期內,經濟增長的適應性是限制遼寧省經濟增長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基礎指標看,2000—2010年遼寧省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適應性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2010年的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約是2000年的2倍。而勞動生產率卻在考察期內呈現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不大,從而決定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利用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權重還是為正的。可見遼寧省要提高對經濟增長的適應性,需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勞動就業人數。
4.經濟增長質量的安全性
經濟增長的安全性表現在經濟保障上,經濟保障是推動經濟增長質量改善的因素。計算結果顯示該指數對應的權重的絕對值很高,但是時間序列變化使其在考察期內呈現下降的趨勢,這主要受基礎指標變化的影響:受教育程度、恩格爾系數及住房面積都是影響經濟保障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鎮和農村的家庭住房面積呈現上升趨勢,而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均為逆值標,二者原始數據表現出下降趨勢,說明消費者的偏好在逐漸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限制了該基礎指標對經濟保障指數的貢獻程度。
5.經濟增長質量的持續性
生態環境關系到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經濟發展要求對環境的保護,從而使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持續性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電耗及單位產出大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數來衡量。經濟增長持續性的權重最高,說明持續性是遼寧經濟增長質量重要的決定因素。在所選的基礎指標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電耗以及單位產出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數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影響較大,其權重均在0.47以上。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要促進工業化必須重視環境改善,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二)改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2000—2010年遼寧省經濟增長的質量總體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其中有效均衡協調性、持續性等含義特性指標下表現出的經濟結構和環境約束對遼寧經濟增長績效顯著,而在經濟波動、資源利用和經濟保障上還存在問題。政策建議如下:
1.減小經濟增長波動
穩定經濟增長,通過調整經濟增長速度,使之與經濟發展規劃相適應;擴大就業,根據全省產業發展特點,結合產業布局,合理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性勞動密集性產業及相關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不斷擴大經濟規模和就業容量,進一步完善各項金融、財政、稅收政策扶植就業;再者,穩定物價使整個遼寧省經濟波動的穩定性維持在合理水平。
2.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通過加快重工業化的裝備制造業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構建科學適用的人才培訓體系,使勞動生產率提高成為推動產業增長的動力。另外,建立高層次的人才市場,通過信息共享機制使高素質人力資源的配置符合經濟發展需要。
3.加大經濟保障
不斷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強財政轉移支付對城鄉居民個人進行直接補貼,增加居民的收入渠道;有針對性地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創收能力;提高廉租房及經濟適用住房的供給量,改善低收入群體的住宿條件,加強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參考文獻】
[1]卡馬耶夫.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77.
[2]溫諾·托馬斯等.增長的質量[M].增長的質量翻譯組,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3]肖紅葉,李臘生.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實證分析明[J].統計研究,1998(04):8-14.
[4]陳浩然.河南省經濟增長質量實證研究[D].鄭州大學,
2004.
[5]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和地區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11(04).
[6]王少平,歐陽志剛.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對實際經濟增長的閾值效應[J].中國社會科學,2008(02):54-66.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