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石瑞平+高翔
【摘要】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現狀已經不能滿足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及考核機制,使之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數學教學 教學改革 專業技能
高等職業教育對推動我國合理的人才結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其“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更強調了所學知識的應用性和專業設置的職業性,貼近社會。作為長期從事高等數學教學的教師,深感高職院校數學教育的現狀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存在許多問題,必須進行改革。
一、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
1、學生基礎差。隨著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質量大不如前,大部分學生基礎差、成績低、學習能力差、對數學無興趣,更有甚者初中知識都不具備,所以普遍存在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畏難情緒。
2、高職數學教學學時相對不足。由于高職教育強調學生對相應的職業技術的掌握,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因此課時主要放在專業課的教學和實習實訓上,所以在制度課程設計中給予基礎理論課教學時數普遍不多,而數學課程就更少了,基本為40或80學時。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的改革
縱觀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高等數學教材,基本上都是在原來大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刪減,還是原有的學科理論體系,理論部分面面俱到,只是降低了難度與深度而已,不能很好地與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相結合,沒有突出其應用性與實踐性,缺乏與其他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學生消化吸收專業知識的能力、運用數學原理與方法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實現。因此,應提倡“教材內容模塊化,課程模式多樣化,內容講授實用化”的教改模式。
1、教材內容模塊化:應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大規模整合,因為各個專業對高等數學基礎要求不一樣。例如,對于經濟管理專業,在講授導數應用時,應側重曲線的單調性、凸凹性的特點以及利用導數分析邊際問題和彈性問題等內容。
2、課程模式多樣化:由于數學教學學時相對不足,不可能將高等數學知識系統地講解,而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好、對數學又有興趣,以及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對有數學學習愿望的同學,可繼續增設有關高等數學的公共選修課和相關講座,選修課程的范圍可以覆蓋所有高等數學的內容。部分內容較少的模塊如傅立葉變換、曲率等可以以講座的形式進行。這樣既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愿望,也為今后繼續學習深造奠定基礎。
3、內容講授實用化:教師在講課時盡量做到直觀化、通俗化、逐步抽象化,讓學生易于接受。教材內容的引入盡可能地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或與專業相結合的實例中引出,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模式、考評方式的改革
1、教學模式的突破: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傳統的“粉筆+黑板+口授”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不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做到優勢互補,因而必須創造出一種“粉筆+口授+計算機演示”的新型教學模式,特別是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高等數學教學,教會學生利用高等數學軟件。在電腦中求導數、積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數展開成冪級數等復雜的運算等。把運用數學軟件包求解高等數學問題,融入到高職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這樣將大大增強高職學生的計算能力,減輕他們用傳統方法進行計算的負擔。
2、考核方式多樣化: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考核,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將教學與考試有機聯系起來,不僅能考察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而且更能檢測學生的高等數學應用能力。另外,可以取消期末一考、一卷定成績的傳統考試方法,推行閉卷考試與小課題、小論文、試驗報告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尤其要重視小課題的作用,通過教學過程中對小課題的討論、分析、撰寫、答辯,可以促使學生多思考問題、多查詢資料,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金萍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
[2]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初探
[3]陳清 余琳 《商》2015淺析高職院校教育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