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璽
摘要:對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對物理的客觀認識,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人文素養;以人為本;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在培養路徑方面,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注重滲透關于物理的人文精神,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將物理教學與物理課程的人文底蘊聯系起來,把握好人文素養與物理教學的辯證關系,加強學生對物理的客觀認識,提升教學質量。
一、對物理學科人文素養的認識
人文素養含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人文”,二是“素養”,用物理的眼光來解讀,即人文科學和物理素養的整合。對于初中物理教師而言,客觀認識人文素養,有助于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增強教學質量。首先說,人文素養的核心概念并非一種能力,而是“以人為核心,以人為對象的精神”。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其主旨是讓學生了解學習物理知識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關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長,體現以其發展為需要的情感與價值觀。其次,人文的本意是以人為本,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本質,樹立起以知識來造福人類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而素養則蘊涵了兩個基本要素,即能力要素與精神要素。其中,能力要素突出了學習知識的價值,只有不斷地學習知識,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這是教師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時必須重點滲透的一個思想理念。而精神要素則體現在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層面,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要包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項內容。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文素養培養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懂得為何學知識、如何學知識以及如何應用知識,從而通過人文素養的培養而造就更多的人才。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應把握好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將物理學深奧的人文底蘊盡量以淺白的方式展現出來,讓中學生更樂于接受知識,接受更多的知識,同時注重培養方法的多樣化,切實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教學質量。
(一)利用物理學史,搭建學生與人文素養之間的橋梁
縱觀整個物理學史,千百年來一部物理發展史即是一部完整的科學演進史。其中蘊涵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人文精神,以及物理學家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探索精神。這些史料對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向學生介紹物理學史,搭建學生與人文素養之間的橋梁。在實踐中,展現物理學史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備課時結合課題內容,補充一些物理學家獲得成果的經歷,剖析他們成功的原因,以及為學生介紹這些研究成果對人類發展造成了哪些影響。如在教學電阻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東漢王充《論衡》中“頓牟掇芥”的典故,讓學生了解用“頓牟”(琥珀)吸起“芥”(菜籽)的神奇;也可向學生介紹“萊頓瓶”的由來,讓學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個能夠保存電荷的容器是怎樣誕生的,等等。通過這些小故事,或典故的導入,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了解一些物理知識的由來,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二)發掘教材的魅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融合了大量的精彩短文、精美圖片或小故事,這些因素的導入增強了物理的趣味性,同時也為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奠定了基礎。利用教材資源,發掘教材的魅力,將教材內容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帶領學生對教材中所提到的一些有趣現象進行實驗,是培養中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例如,“人眼看不見的光”,將太陽光用三棱鏡折射出來,在紅光下放上一個溫度計,用溫度計的讀數來確立紅外線的存在。通過這種實驗,可有效將教材中的小故事用實踐形態展現出來,而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精神,并激發學生的人文素養。此外,教材中散文一般的語言描寫也是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媒介,在學習這些物理知識時,教師可結合課文的語言描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音樂來創設一種文化情境,從而感染學生的情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將“運動”在音樂和繪畫中的表現展示出來,使學生對運動的理解具有廣闊性,而不僅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的層面上。這些人文資源具有高度的利用價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深入發掘,并加以利用,以此來讓學生認識物理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物理實驗教學——人文素養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物理實驗一直被用作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這種實驗的目的比較單純,許多教師還沒能發現物理實驗的更大價值,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摘要:對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對物理的客觀認識,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首先,物理實驗中的人文素養體現在了實驗的嚴謹性層面,鼓勵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了解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實驗材料采集的科學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其次,物理實驗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大多源于物理學家已經定論的知識,借鑒前人的思想,體驗前人實驗時的感受,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拉進中學生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發現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
(四)借助生活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生活資源的采集需要學生的自學與探索,但其不是一種單純的課外活動,而是由課外自學和課堂組織引導探索兩個部分構成。其中,課外自學的主要內容是實踐部分,主要包括了解課題內容、在生活中查找與課題相關的現象、提出問題以及準備實驗材料等等。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課,這一課的概念性較強,蘊含了較為復雜的理論知識,因此學生的自學難度也較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外自學能夠有效把握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一課的重點,并明確該課的知識點,最后通過實驗材料的采集,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對于教師而言,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任務是極其艱巨的,教師應將培養的重點放在發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層面,配合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樹立起積極探索的意識,加強對物理課程的客觀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在神奇的物理世界里翱翔。
【參考文獻】
[1]胡北昌.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