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本教育的化學課堂是沒有預知的,是隨課堂情形不斷生成的,因而是開放的、充滿活力的易為學生接受的課堂。生本教育的課堂是不教而教的,因為老師的不教,才能體現學生的多學,而學生的學需要與學習伙伴的交流。
【關鍵詞】生本教育 化學課堂 情境創設 差異性
【課題項目】本文為校級課題:“微課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實踐與探索——以網絡安全與防范課程為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 15QN09。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69-02
生本教育的化學課堂是新教學理念下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內容、方式的實施以學生的學為主。因此,生本教育化學課堂是沒有預知、隨課堂情形不斷生成的,是開放的、充滿活力的易為學生接受的課堂。根據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創建生本教育的課堂,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近期觀摩了縣初中化學生本課堂展示評選活動,有幾點感想。
一、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
陳老師的《常見的金屬材料》新授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節課做了四個“還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教育充滿勃勃生機。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真正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生本教育的化學課堂。
第一個知識點是認識金屬的物理性質,先讓學生環顧四周找出金屬制品,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接下來讓學生根據課件提示自己選出實驗儀器,用酒精燈探究導熱性,用電路的連接探究導電性,金屬的顏色、延展性更是小菜一碟。我突然意識到在日常教學中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去讓學生做。學習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根據自身現實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獲取知識。因此,教師要敢于放手相信學生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再根據自己對各種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引導學生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建構與再創建中去。
二、積極創設教學情境
我校實施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型課堂已三年有余,總有老師埋怨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問題探究沒到達預設深度等等。生本教育化學課堂是關注學生自身發展的課堂,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創設運用知識的情境。陳老師在課堂上完全放手讓學生探究合金與金屬的性質比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目的選出儀器,自己動手實驗然后得出結論,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老師的講解很少,學生不能自己解決的通過課件的提示就能順利通過。葉圣陶說過:“要盡量少講,學生領悟不到之處才給說一說。”生本教育課堂的教就是一種點撥、一種引導是一種情境的創設。在探究了合金的特性后,老師出示了各種合金的應用,利用圖片展示鈦合金用于制造人造骨骼,鈦合金,鋁合金用于航天航空事業,視頻展示了記憶性合金,讓學生大開眼界。這些素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想象力,并能激發他們的遠大志向。生本教育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發展新知識是生本教育課堂的核心。
三、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
學生的學習差異往往是生本教育課堂關注的重點,以學生為本就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學習上的個體差異。不能總以教師的眼光、角度去干涉和評價學生,遇到問題應注重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拿主意,給學生留下“自決”的余地,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有利于課堂的生成和豐富多彩。生本教育的課堂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課堂。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廣闊的視野和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學生的學習失誤,積極的幫助他們糾正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和克服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四、常懷創新之心
一是在教學策略上創新。名師由重知識的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他們往往能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二是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傳統教學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教師的教,這種單純的灌輸與接受的方式,完全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三是師生關系上的創新,名師課堂是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師生情感交流、師生共同質疑釋疑生疑的地方,“教育恒永久,創新每一天。教師只有常懷一顆創新的心,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時創新,事事創新。
生本教育課堂是不教而教的,因為老師的不教,才能體現學生的多學,而學生的學需要與學習伙伴的交流。隨時發言,才能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自己已有的經驗積累,才能讓個性化的經驗在生生、師生之間交流溝通,思想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現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的化學課堂。
作者簡介:
高淑敏(1978—),女,山東淄博人,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