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需求。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探究式學習模式。本文重點以小學數學作為討論基礎,進而提出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活動的組織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式學習方法 實踐探索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174-02
引言
探究式學習模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突出教育的有效性。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這也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性,優化了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平等的教育中通過自身的探究能力來解決問題。通過融入探究式學習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與自學意識。想要實現探究式學習,必須要創立一個自主創新課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地位,進而有目的、有組織的實施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與創造力,提高教育質量。筆者認為,針對小學數學科目特點,將探究式學習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育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自主學習的主要驅動力。相比其他科目而言,數學科目比較枯燥、乏味,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能對數學知識更加有興趣,進而為后續的探究式學生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分數”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柳樹條,之后多次對折折斷,進而提問:“如果我一直這么折柳樹條的話,什么時候會被折沒呢?”,這時通過一系列的師生互動,最后得出答案“柳樹條永遠不會被折沒”。之后通過課堂情境引入到正式教學內容中。
二、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與空間
在新時期下,教師必須要做一名合格的引導者、輔助者、合作者。要求教師首先要能夠給予更多的探究時間與空間,給每個學生能夠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探究中接觸知識、感受知識,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此外,教師要營造出一種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與猜想,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積極性。并且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辯解與質疑,讓學生學會在尊重他人觀點的基礎上也能夠積極回應提問,實現知識共享,進而不斷提高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同時,教師作為課堂中的引導者,是課堂中的軸心,必須要保障探究內容不偏離教材內容,也要控制課堂活動狀況,避免課堂過亂,對于遇到瓶頸的學生要給予引導,保障探究學習模式能夠順利進行。
三、實踐教學,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探究過程
對于數學知識來說,不能夠僅憑記憶去死記硬背,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于教學結果,而忽略了過程,通常教師在講完一段知識之后,都會問題學生“了解了嗎?”注重結果的學習模式勢必不會長久。通常思維模式都是從萌芽開始的。因此,在日常學習中,必須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立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好三個小木條和一個尺子,之后讓學生自行擺弄拼出三角形,活動問題是:①在什么情況下能擺出三角形;②在什么情況下不能擺出三角性。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在擺弄過程中,勢必會發現“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甚至有的學生發現了“勾股定理”,讓我感到非常詫異。
四、合作探究,在合作中達成共識
合作探究模式能夠加強師生、生生交流,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的去發現數學知識內在規律,進而解決其中的問題,實現知識互補。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更好的去交流,同時也能夠提高探究效率。同時,為了能夠提高數學知識的作用,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以致用,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探究力與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與此同時,合作探究模式需要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進行小組討論。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也要注重合作技巧培養,能夠每個合作小組能夠合理分工。讓學生注意力能夠放在印證自身想法中,之后將置身的想法與意見說出來,進行小組辯論,并虛心接受同學們的意見與建議。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堂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讓數學課堂變為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知識探究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紅霞.淺談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貫徹課程改革新理念的幾點體會[J].林區教學,2014,(03):1-2.
作者簡介:
陸玲(1990-),女,四川郫縣人,小學一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