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玲
摘 要:在當今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由于專業音樂教師的缺乏,再加上教師、家長、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認識不足,致使小學音樂課形同虛設,現狀堪憂。為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更新音樂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推介作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素質;音樂能力;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2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35
法國作家雨果曾指出:“開啟人類的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比欢?,當今中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是一個薄弱環節,更不用提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質這一說。面對這樣的音樂教學現狀,改變已是迫在眉睫。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為了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我個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
作為教師,我們應不斷完善音樂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為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音樂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音樂藝術素質的養成。我認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現有的教師進行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培訓:對專職音樂教師加強專業素養的培訓,如歌唱、鋼琴、即興伴奏;備課、講課、評課等方面。對有音樂愛好的、能基本勝任音樂課的兼職教師進行簡單的技能、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方面的培訓。
二、創建表演平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強,表演欲旺盛,他們不喜歡單一呆板的課堂,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搭建表演平臺,使學生在表演中找到學習的欲望,感受學習的樂趣。如《粉刷匠》這首歌曲語言生動幽默,歌曲內容形象地再現了一個“小粉刷匠”那愉悅的勞動情景。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我先請幾位同學根據歌詞大意進行情景表演,將歌曲的內容以表演的形式演出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學習音樂的樂趣,而且還能鍛煉和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能力。又如,在教學生認識1.2.3.4.5這幾個音符時,我運用多媒體進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戲教學,讓學生扮演小猴子,把1.2.3.4.5這幾個音符寫到形象可愛的“桃子”上,“小猴子”摘到“1”就讓孩子們唱“1”,摘到“2”時就讓孩子們唱“2”,反復幾次練習,這幾個音符很快就被學生們記住了,這樣的課堂教學孩子們能不感興趣嗎?
三、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用實踐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音樂本身滿載著人文魅力,這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只有用音樂的魅力熏陶學生,滿足了學生對人文魅力的渴望,才能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而我們的音樂教學就恰恰滿足了學生“好動”的需求,為此,我們要積極調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真正地“動”起來。此外,“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上課時我總要找出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其進行表揚、鼓勵,以滿足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繼續前進。如,在教學《請你唱個歌吧》一課時,在歌詞續編環節里,我緩緩說道:美麗的春天又回到到了人間,小杜鵑登上枝頭放聲歌唱,那么還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和小杜鵑一起歌唱呢?于是,各種各樣的答案出現了:布谷鳥、小蜜蜂、小麻雀、小喜鵲、小燕子、小黃鸝……我又追問:那么誰能模仿這些小動物的叫聲呢?孩子們一聽非常興奮,紛紛站起來模仿。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處理好聲音,我便予以指導:“小麻雀的嘰喳聲是不是應該再清脆一點呢?”接下來我讓他們互評,當誰的叫聲模仿得不準確的時候,就有小朋友主動幫助糾正,如:小蜜蜂的嗡嗡聲應該再低一些……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分角色演唱,有的表演小燕子,有的表演小喜鵲……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聲、歡樂的笑聲中,很輕松地就把歌曲學會了。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播引領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審美意識與能力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
愛唱、愛跳、愛玩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適當地采取律動法、分組表演法……使他們在活動中學到音樂知識,受到審美教育。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個性、大膽的回答,從而使得我們的音樂課程充滿活力。例如,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一課,學生們正在一起隨著音樂練唱時,忽然傳來一位男同學“嘎嘎”的鴨子叫聲,擾亂了大家的歌聲,同學們十分生氣,紛紛指責他。我看小鴨子學得還挺像,于是靈機一動,笑著對學生們說:“小青蛙們,原來小鴨子也在找家啊,如果小鴨子 ‘嘎嘎 的叫聲要是輕一點就更好了。還有哪些小動物在找家呢?”同學們一愣,繼而有位膽子大的學生大聲說道:“還有蜜蜂。”“說得不錯,小蜜蜂的歌聲很美,我相信他一定能找到家的!”我馬上鼓勵道。又有學生說道,“還有黃鸝,它的歌聲更清脆!”……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看著興致勃發的孩子們,我覺得有時錯誤資源的價值也能發揮得恰到好處。
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推介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多元文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能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觀看與音樂有關的圖像,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直觀認識,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如,在教學《祖國、祖國我們愛你》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感受我們美麗的祖國,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藍天白云映襯下一望無垠的草原、雄偉的萬里長城、金碧輝煌的故宮、高聳入云的喜馬拉雅山、云霧籠罩的黃山、奔騰的長江、黃河等,一幅幅直觀的圖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美,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對學生理解多元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音樂教師的努力,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一定會造就出一批批具有音樂藝術修養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96-302.
[2] 李紅.淺談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245.
[3] 蘇麗.試論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