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文
摘 要: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是勞動關系的產物,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的工會組織還是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者。作為國有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如何在圍繞企業中心開展好工作同時,維護好職工的切身利益,就成了當前做好工會工作的主抓手。
關鍵詞:正確導向 以人為本 公平公正
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是勞動關系的產物,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的工會組織還是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工會會員的階級成分決定了工會的階級性,同時因加入工會的自愿性、會員的廣泛性、工作方式的民主性也決定了其群眾性,而且還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工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這就要求國有企業的工會組織,在思想上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在組織上要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高度重視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防止敵對勢力的插手;在工作上要按照企業黨組織的要求,服從服務于大局,依法履行職能和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作為國有大型煤炭生產企業,當前正面臨著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重大課題,企業的發展與職工的利益自然就成了一對兒比較突出的矛盾,如何在圍繞企業中心開展好工作同時,維護好職工的切身利益,就成了當前做好工會工作的主抓手。
一、堅持正確導向,把握好工會工作的落腳點
作為國有大型煤炭生產企業,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的領導,是政治路線、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方針政策和重大問題的領導,體現在企業黨組織要牢牢把握工會工作的政治方向上。通過黨組織的把關定向,引導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把對黨負責和對職工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把執行政策的堅定性和服務職工群眾的實效性結合起來,把黨組織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工會的各項工作中去。每年年初黨組織、行政工作會和職工代表大會“三會”合一,對全年工作的安排部署,就是各級黨組織將黨對工會工作的絕對領導權擺上重要議程的具體體現,也是將工會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企業安全生產總體規劃,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的具體體現。
要堅持“正確導向”就是黨組織對工會工作原則問題要把關、具體工作要放手,“加強不包辦,支持不干預”,從組織和制度上為工會工作提供良好環境。在當前形勢下,各級黨組織應在研究適應煤炭企業安全高效和諧發展的工會工作的要點和規律上下功夫,不斷創新和完善領導工會工作的制度和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定期研究工會工作的制度,企業黨組織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工會工作;同時黨組織每年都要聽取工會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不斷完善基層工會組織與同級行政的聯席會議制度、由人力資源部門和工會組成的勞動關系協商制度、工會列席行政工作有關會議的制度,工會組織要參加涉及職工利益改革調整的領導機構,形成有利于工會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
發揮工會的組織作用,必須加強基層工會建設,選好配強各級工會干部隊伍。各級黨組織要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為做好工會工作提供組織保證。要堅持“哪里有職工,哪里就要建立工會組織”的原則,做好基層隊、班、組中的工會建設,擴大工會的覆蓋面。
二、堅持以人為本,協調好企業內部人際關系
“以人為本”是建設和諧企業的核心。馬克思曾講“人的本質并不是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弊鳛閲忻禾可a企業,最基本的構成元素,自然是廣大職工群眾。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際關系。加之,因企業改革改制中產生長期合同工、屬地工、農民合同工等人員累別,各種矛盾自然層出不窮。做社會單元的國有企業,在追求了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還擔負著維護穩定的社會職責,工會組織就成了協調這些關系的緩沖器?,F實中,我們每個人都處在多維的、雙向的、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中。國有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職工之間、領導之間、職工與領導之間,以及企業與地方之間,構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網。
當前環境下,由于每個職工的家庭背景、工作閱歷、人生追求、思維方式、情感個性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同事之間難免出現認識上的偏差,甚至會發生摩擦,產生隔閡;由于企業改制、減員提效、企地關系等產生的矛盾,都需要進行矛盾雙方的溝通和協調。企業各級工會組織就應發揮角色作用,承擔起主動協調企業人際關系的責任。比如,每年對職工的家訪、對困難職工的慰問、與駐地村鎮的聯誼走訪等等都是具體工作表現。但是當遇到重大問題,如土地轉讓、減員、利益分配等涉及職工群眾的切實利益時,怎么辦?各級工會組織就應該提前介入,進行事先去交流、溝通與協調,將信息及時反饋企業主要領導,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實踐證明,注重企業人際關系的溝通與協調,職工內部才有可能形成團結、和諧、進取、向上的氛圍,群體才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反之,企業如果對出現的不和諧聲音、不穩定因素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就會造成人心渙散、糾紛叢生、磨擦不斷、矛盾四起的局面和上訪告狀等現象,這樣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安全生產與和諧發展。
三、堅持公平公正,維護好職工的切身利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發展經濟、辦好企業已經不再是國家和企業的事情,而是職工群眾關心自身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的重大問題。為此基層工會組織應把“樹立大局意識、服務中心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指導思想,圍繞企業中心工作開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黨務、企務、隊務“三公開”作為企業民主管理的有效載體,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穩定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幾年來,從集團公司到基層每個單位,從企業黨組織到基層工會組織,都把“三公開”作為加強民主管理、規范生產經營、體現民主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組織實施。在公開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關鍵,突出重點,把隊務公開的觸角向安全、生產、經營的深層次領域延伸,必須把重大決策和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都及時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通過企廉網、“公開欄”形式及時公開企業的重大決策、人事任免、醫療保險、住房、薪酬改革、減人提效等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信息和政策,讓職工代表清楚地了解企業的各項工作進展,以保證職工群眾對重大決策前的知情權、決策中的自主權和決策后的監督權,從而提高企業管理的透明度;在職工中廣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從提合理化建議入手做好對建議的征集、評審、實施工作,結合實際,持續開展開展“安康杯”和“安健杯”競賽活動,在“三網”聯動中加大對重點工種、重點群體、重點對象的群監力度;開展調查研究,做好扶貧解困工作,使職工群眾感到自己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這樣職工心中單位是家、崗位是根、敬業是魂、奉獻是本的企業情結自然會根深蒂固。
總之,企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和諧企業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艱巨的工程,涉及到硬環境和軟環境諸多方面的問題。國有企業的各級工會必須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使命感,圍繞打造以“正氣、秩序、向上、友愛、公平、發展、創新”等基本特征的軟環境為工作目標,切實履行各種基本職能,才能更好地為構建和諧企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