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良
【摘要】計算教學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貫穿整個數學教學始終的必備環節。同時,也是指導人們開展數學實踐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加強對于計算教學的研究,立足計算教學現狀,探求解決方案與優化途徑,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教學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51-02
新課標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對于計算教學進行了新的嘗試與探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研究心得與實踐經驗,在此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現狀
1.對計算教學不夠重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運算與處理的方式已經走向了信息化和科技化,計算機和計算器廣泛代替人腦,從事計算工作。這導致很多師生和家長認為,計算能力已經不是生活實踐和數學學習的必備技能,而只是輔助手段,對計算教學的重視程度急劇下降。
2.對思維訓練認識不足。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指出,計算應該是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并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充分表明,數學計算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計算教學與思維訓練割裂開來,使學生成為運算工具,無法形成良好數感。
3.對算理掌握不夠牢固。算理是對數學概念、性質和定律進行概括與分析之后,形成的指導學生開展數學計算的基本原理,是計算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一些教師急于求成,在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算理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展計算練習,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不同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潛在邏輯,無法實現知識遷移,不能做到觸類旁通。
4.對算法提煉不夠深入。算法是對算理的具體理解與應用,是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重計算結果,不重計算過程,缺乏對于算法的提煉與總結,導致學生在計算中缺乏靈活性與準確性與多樣性,計算效率底下。
5.對計算興趣培養不夠。濃厚的計算興趣和良好的計算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計算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數學素養和運算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對于學生計算興趣和計算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在計算學習中興致不高、錯誤頻出,降低了計算教學的效率。
二、激發小學生數學計算興趣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教師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和數學素養。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激發學生計算興趣:
1.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計算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出發,使他們在計算中體會到趣味性和成就感,從而激發計算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十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教學中,讓學生采取“搶答”的方式,在游戲中體會到計算的樂趣。
2.在課堂練習中激發學生計算興趣。課堂練習是計算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應該在課堂練習中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他們樂于開動腦筋、主動計算。例如,在“百以內加法運算”練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同桌之間相互出題、相互判分,通過這種新的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3.在校園活動中激發學生計算興趣。為了拓寬計算教學的渠道、增加計算教學的趣味,教師可以將計算教學融入到校園活動當中,通過“口算小明星”、“心算小天才”、“優秀算式書寫展覽”、“超市購物大作戰”等競賽和游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體會無限的計算樂趣。
4.在家庭生活中激發學生計算興趣。計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鼓勵學生在生活多多利用課堂所學計算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中體會到計算的樂趣和作用。例如,到超市購物以后,讓學生通過心算估算商品總值,使學生通過生活實例,發現計算的妙用。
三、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如下途徑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1.先學后教,課前預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先學后教”的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開展自主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觀察與思考來發現計算的原理和方法,實現知識的主動構建。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整數”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預習,掌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并推導計算法則,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體驗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2.連環提問,啟發思路。“理不辨不明”,如果教師總是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很難對于算理和算法有真正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嘗試采用連環提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于算理進行反復思考、對于算法進行反復推敲,從而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算式:19×19,然后進行連環提問:這個算式代表什么含義?和我們之前所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區別?如果用我們之前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個算式,需要怎么做?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你能通過我們的運算過程,總結一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原理嗎?你能在原理的基礎上,發現其他的算法嗎……通過連環提問,以“以問代答”的方式,“逼迫”學生不得不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針對一些學生難以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的綜合性計算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啟發、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給出了一道習題:小明花12.8元買了一個標價1.6元/kg的西瓜,請問這個西瓜多少斤?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列式并計算。由于除數1.6是小數,學生們第一次遇到這種算式,于是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小組把1.6由“元”轉換成“角”,將算式變成整數除法,有的小組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對算是進行轉化。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總結與反思,學生們逐漸發現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奧秘”,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算理和算法,計算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
四、拓寬小學生數學計算思維的途徑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實現學生計算的準確性、規范性與多樣性的協調發展,根本策略是培養學生扎實的數學功底和靈活的數學思維。一般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培養學生計算中的數學思維:
1.在計算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通過滲透轉化思想,能夠幫助學生將復雜的計算簡單化,未知的計算已知化,大大提高計算中的速度和準度。例如,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但是,在實際運算中,遇到具體數值時,為了實現簡便,可以將三角形面積公式轉化為“底÷2×高”或者“高÷2×底”,通過對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提高計算速度和準度。
2.在計算教學中滲透類比思想。通過滲透比較思想,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發現不同數學元素的內在聯系或同一數學元素的前后變化,從而尋求更為簡潔直觀的求解方法。例如,學生通過掌握類比思想方法,能夠對于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有深刻的認識,從而靈活進行加法和乘法運算。
3.在計算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通過數形結合,能夠更為直觀的體現數字之間的關系,將計算過程簡潔化和直觀化。例如,通過線段圖代替數學算式進行計算,就是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通過圖形代替數字,是計算中創新思路的體現,能夠大大拓寬計算思路、豐富計算方法。
4.在計算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函數思想的本質是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反映客觀事物數量間的相互聯系和內在規律。學生在掌握了函數思想方法之后,能夠迅速發現算式中不同數學元素的內在聯系,進行適當變化之后,簡單求解。例如,學生如果細致觀察20以內進位加法表,能夠發現隨著加數的變化,其他數學元素的變化規律,對于他們計算有很大的幫助,這就體現了函數思想。
五、優化小學生數學練習設計的思考
數學練習是計算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為了優化數學練習,教師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啟發性原則。教師在設計習題的時候,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不是機械的生搬公式,而是不斷進行思考與探索。例如,在“整數乘法”練習中,給學生布置如下習題:33333×99999,并要求學生通過簡便算法完成。使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應用數學思維不斷進行算理推演與算法探索,提高計算速度和計算能力。
2.堅持情景化原則。新課標中強調,教師應該在情境中開展計算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討論、在情境中反思。計算教學究竟是抽象的“紙上談兵”,還是具體的“真槍實戰”,取決于教師設置的習題情境的合理性與真實性。因此,教師在設計體系的時候要堅持情景化原則,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開展計算練習。
3.堅持實踐性原則。計算能力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師在設計計算習題的時候,要堅持實踐性原則,將計算練習與生活實際實際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利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完長方形面積公式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為學生們自己動手,為班級制作一面面積為1.5平方米的班旗,讓學生在親自測量、剪裁、制作的過程中,體會到計算在生活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新課標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加強對于計算教學的研究與探索,立足計算教學現狀,探求解決方案與優化途徑,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徐玉華.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淺見[J].讀與寫雜志,2015(11).
[2]陳愛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5).
[3]張志芳.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J].學周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