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娟娟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充分互動,吸引幼兒注意,實現了多模態教學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潛能、興趣進行開發。多媒體教學在幼兒園的運用引起了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對于如何更好地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討論也在不斷開展,對于幼兒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多模態教學;課堂互動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趨勢,信息化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園教育是近年來幼兒教育進行的有益嘗試,同時也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補充和完善的方式。我們現在從理論上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進行探討,實際上是為了幼兒教學實踐打下更堅固的基礎。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幼兒教育經驗,從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優勢與如何更好地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教育兩個方面進行思考,以期為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的優勢體現
(一)豐富情境創設手段
由于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所決定,他們更適合接受直觀、感性的知識,盡管幼兒教師經過專業的學習,能夠將所要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幼兒所能接受的語言,但在傳遞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幼兒難以理解的詞語,這些都會對教育產生阻礙作用。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也會通過打印或者購買一些圖片,但這些圖片在課堂環境下也會略顯單薄。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幼兒教學課堂,能夠將文字、聲音、圖片等多種形式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夠豐富課堂表現,將所講知識直觀、清晰地傳遞給學生,避免了傳統語言、圖片的單調;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達到多模態教學的目的,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增強學生與教學內容間的互動
以往教學往往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再轉述給幼兒,這樣的方式對于文字儲量低甚至沒有的狀態下的幼兒實際上是有缺失的。教師與授課內容進行互動,加入自己的理解后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與教師的溝通獲得知識,缺失的恰恰是幼兒與教學內容的自主互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幼兒教學課堂,能夠通過動態的圖畫形成幼兒與教學內容的互動,此時幼兒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者,而是學習的參與者,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與更深入的思考。
(三)擴展了教學空間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學場地有限,難以使學生與自然、社區等進行足夠的接觸。盡管幼兒教育工作者多次提出幼兒園教育要走進社區、運用社區資源,然而在實際情況下是很難完成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將學生看不到的情境用大屏幕展示出來,還有在學生進行游戲時,例如,角色扮演,當學生在扮演教師、醫生等角色時,可以在大屏幕上打出教室與醫院的場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接地認識相關內容,加速幼兒的想象與現實的融合。
二、如何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切實推進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一)教師與學生的人文互動與多媒體技術密切配合
雖然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不可能為冰冷的機器所替代。教育工作者在幼兒園教學中一定不能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多媒體技術雖然具有直觀、生動的優勢,但在學生語言的訓練、人文素養的培養上仍存在不足。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網絡本來就是雙刃劍,依托于網絡的多媒體技術同樣不是完美的。多媒體技術只能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卻不能成為教學的替代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加強交流仍是重點。
(二)為學生構建專門的影像資料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留下一些影像資料,并且不定期播放給幼兒觀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幼兒的自我發現,在屏幕中看到自己和在現實生活中看到自己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關注到課堂、關注到自身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三)擴展多媒體運用的方面
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要不斷開發新的領域,讓學生經常能感到新鮮。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經常截取一些學生熟悉的動畫片,也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攝影片段,這樣的不斷轉化,吸引學生關注生活、享受生活。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歌曲或動畫向學生展示諸如小蝌蚪如何變成小青蛙,花兒是怎樣開的,四季是如何變化的等一些景象,而不是固定在一些模式中。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趨勢,運用合理的技巧,能夠帶給幼兒園教學不小的改變。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實踐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由于各地區教學資源分配不合理,并不是全部的幼兒園都能“用得起”多媒體技術,還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會不會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減少,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發現與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