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軍
摘要:因為小學生缺少獨立學習能力與自主觀念,而具備較為活躍的思想意識與思維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需要教師指導與約束的過程中,也不可以太過封閉。特別是在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影響下,亟需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從而優化教學策略,大大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情境;學習興趣;教學情感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深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轉變數學教學理念,不能一味強調智力教育,還要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培養,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開放和有趣,以便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熱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得以充分體現,多給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的空間,進而對新課改理念進行深入的貫徹和落實。
一、營造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較弱,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主要是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和個人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趣味化的數學課堂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也會相對較高,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也就成為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師只有貼近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教材內容對數學情境進行科學創設,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更加形象、生動和富有趣味性,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才會得以有效集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把握住“導趣”和“設疑”兩個關鍵教學技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帶著興趣去學習,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愉悅感,這對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24點游戲挑戰、七巧板挑戰賽、玩轉魔方挑戰賽、舉辦數學小報編輯賽等一系列的活動,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激發潛能和智慧,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如此一來,在一個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不僅可以帶給學生快樂化的學習體驗,又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得明顯提高。
二、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不斷優化,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保證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互動學習與合作學習。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同學生進行互動,減少灌輸性教學,在師生互動與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學生,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保持數學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互動與合作,讓學生懂得如何在合作中學會溝通與配合,在相互合作中理清個人的知識缺陷,在集體化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師講解關于重量單位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請問你們知道自己有多重嗎?”或“一個板凳有多重?”等,在學生被問到的情況下,會不清楚答案是什么,而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稱重儀拿出來,示范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稱量。如此一來,小學數學課堂上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熱情會空前高漲,在親自動手實踐和稱重檢驗中形成理性認知,真正實現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有效優化,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注重教學情感的滲透。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多關心學生,細心地觀察學生,尤其是對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一些異常行為要密切關注和認真分析,當學生出現走神、失落、畏難等負面的學習情緒時,要及時同學生進行溝通,積極地關心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其次,數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展現個人的主體地位,積極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表達自己的學習想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變得更加活潑和快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再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減少嚴厲的批評指正,如“你真笨!”“還能犯這么簡單的錯誤!”等評價語,很容易讓學生喪失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只有對學生多在情感上進行激勵和表揚,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持續進步與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正確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充分保證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培養,這樣才能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讓學生從數學認知、數學情感和數學解題能力上都能夠實現進步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