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一直致力于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建設一批綜合化企業實踐教學基地,在轉型發展之際,需要進一步拓展、深化企業實踐基地的建設。
關鍵詞: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實踐基地;深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2016年9月,廣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開展了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遴選工作,我校被遴選為廣東省14所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之一,成為廣東省轉型試點高校,這是對我校明確以培養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擅應用、長技能”的人才培養指向,構建能力本位及四個對接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并將教育教學改革深入到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肯定。成為轉型試點高校,意味著我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我們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大。
我校一直致力于與具備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條件的企業,進行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已建設一批綜合化企業實踐教學基地。在鞏固已有企業共建實踐基地、共建實驗(訓)室、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承擔企業實踐教學、共同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等方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內容,實現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過程、質量評價、師資培養、教材開發、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將是下一階段在校企實踐基地合作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具體思路如下:
一、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方案更過程化和定制化
前期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邀請企業實踐基地的企業導師或企業專家到學校進行相關內容的討論,并就企業現階段的用人需求出發,建議和指導學校方面在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做出哪些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但是,這樣的討論形式顯得過于籠統,而且交流的時間過短,問題呈現不明顯。下階段在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方案的形式可以更過程化和定制化,過程化主要是指學校應與企業建立廣泛而密切的聯系,經常派老師到企業或是利用老師到企業學習期間,了解生產、科研中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成果及社會經濟發展前沿知識,將它們納入課程計劃,調整課程體系,使其日趨科學、完善,確保專業課程內容符合職業崗位要求,并通過整合課程內容,突出實踐技能及能力的培養。定制化主要是指,對某些合作成熟的企業實踐基地,可以考慮共同探討適應企業運作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如“3+1”人才培養模式中的“3”,可以考慮進行再次細分,制定如“2+0.5+0.5+1”等階段式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企合作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
現階段企業實踐基地功能主要見于“3+1”中的“1”,即完成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教學任務,在此階段,企業主要是提供實習的崗位及配備企業導師,企業實踐基地共建效果不明顯,要深化企業實踐基地的功能,還需要把企業實踐基地的功能前置,即把企業實踐基地的相關資源用到在校期間的“3”年,做到:1.企業案例進課堂:收集企業的真實案例,在課堂上進行案例的討論,并邀請企業導師或相關人員給予指導。2.企業導師進課堂:現在主要的形式是邀請企業導師到校講座,但是講座的效果有限,可以考慮邀請優秀的企業導師擔任某些課程的某個項目環節,直接參與到學生的課程講授中,效果會更明顯。3.企業項目進學校:以基地為依托,把企業的實際項目延伸到學校,增加橫向課題的建設。4.企業資源進學校:校內的實訓場所,可以適當引進企業資源,營造仿真的工作環境。5.企業管理過程進教材:可以對優秀企業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人事制度、戰略目標等企業管理各環節的內容,與相關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企業導師和學校老師共同編著教材。
三、校企共建優質師資隊伍
企業核心的資源除了能提供工作崗位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企業的人,一方面,引進企業優秀人才充實專任教師隊伍,根據教學任務的需要,從行業和基地分期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相應職業資格的優秀人才充實專任教師隊伍。組織基地專家來校做講座或交流,讓師生了解企業需求,提高企業實踐的興趣;完善企業實踐指導教師或培訓師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指導教師或培訓師培養、補貼、管理激勵、檔案管理等制度;吸引企業優秀技術、商務人才參與基地的實踐教學、管理建設;打造高素質的企業指導教師和培訓師隊伍。另外一方面,學校也要做好專業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后續培養工作,安排現有專業帶頭人參加學習培訓、企業實踐,拓寬視野,及時跟蹤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把握專業改革方向,增強專業規劃建設能力。組織人員參加各類職業教育、進修學習和交流活動,組織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可以安排專任教師75%的工作量從事校內教學,25%的工作量從事企業及第一線實踐指導、企業員工培訓、技術咨詢等工作,鍛煉提高實踐能力。
企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不能只限于給學生提供實習的場所,而是應該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計劃的全過程,學生在校期間,一方面,發揮企業導師的作用,讓企業導師送教到課堂、到課本、到網絡課程等等;另一方面,也可靈活調整教學計劃,送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期的學習,帶著課程到企業完成。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一方面企業導師仍然發揮重要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學校老師也要送教、送愛心到企業。只有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兩個育人環境的最大資源優勢,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真正做到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同設計實施教學、共同組織考核評價、共同開展教學研究,實現產教融合。
參考文獻:
[1]招建貞.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3(21).
[2]沈頌東.建立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J].新管理,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