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至關重要。通過參觀常州市青年創業基地,針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觀高校創業教育,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創業基地;現狀;教育對策
0 引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新常態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才庫和資源庫,其創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創業基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形式和質量要求提上了一個高度。本文通過參觀常州市青年創業基地,對大學生創業者和基地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等方式進行分析,據此為完善高校創業教育提出建議和對策。
1 調研方法
調研團前往常州市部分創業基地進行參觀調研,包括常州市新動力產業園、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恒生科技園等。在創業基地,對創業大學生和相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采用數據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
2 調研結果與分析
2.1 創業服務平臺多
在政府的政策和市場機制推動下,國內已成立了多家大學生創業基地。課題調研團2016年暑假參觀了常州市一些創業基地,包括新動力產業園,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恒生科技園和各團區委青年創業基地。總體來說,這些創業基地形態多樣、各具特色。
新動力產業園包括“新動力創業夢工廠”、“新動力電子商務產業園”、“新動力創業中心”三個創業平臺,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孵化鏈條。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位于常州市地理中心、常州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獨具濱湖生態優勢的西太湖(滆湖)北側核心地帶。恒生科技園公司立志成為科技行業的“大連萬達”,開發和持有科技園物業,搭建適合創新性、內需型企業發展的平臺,并持續引進金融IT、電子信息、海外創業團體等為主導產業的企業。這些創業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意愿、又缺乏創業基地的青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2 大學生自身創業想法較多,但是能付諸實踐的較少
本課題調研團跟部分有著創業興趣的大學生進行了一些交流,交流時發現他們普遍透露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一種是強烈的擔憂,擔心創業潛力的好壞、啟動資金是否充裕、市場前景是否明媚、甚至擔心政府的扶持是否能及時到位,這部分創業者往往有一個很成熟實際的想法,然而在過度的考慮和擔心中,僅僅將想法停留在思想上而行動上是放棄創業的。另一種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是過度自信,對創業項目的風險了解不夠,對實際創業問題不深入思考做好策劃預案,在創業前期就大刀闊斧的發展,這類創業項目往往在市場競爭中期折戟沉沙夭折在創業路上,這部分創業者更有行動的欲望和激情但缺乏仔細的謀劃。不管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這兩種創業者都無法在創業浪潮中立足。
2.3 大學生創業項目維持時間短
那些已經付諸實踐的大學生雖完成了創業過程中的第一步,但調查結果顯示有些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不能長時間并有序的運行下去,導致項目維持時間短,本課題調查團從結果中分析到:
1)過程中目標越來越不清晰:在創業初期,創業項目并不一定能夠給創業者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前期投入較高,資金收入卻很低,導致創業目標的模糊。
2)創業者經驗缺乏:學生創業者,是將自己推向社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取得“第一桶金”的人。創業過程中沒有關注到外圍環境包括競爭對手的狀況,創業經驗的缺乏使得很多的努力卻未必有收獲。
3)缺乏市場調查:由于創業者停留在創業初期階段,在創業過程中缺少對創業項目市場的進一步調查,而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不能了解到真正的市場需求,這種狀況容易導致項目停滯不前甚至提前瓦解。
4)部分創業者單槍匹馬:對于初次創業的大學生和缺乏創業經驗的大學生而言,資金有限,如果沒有合伙投資者,在資金周轉困難時無法承擔項目風險。
因此在創業過程中市場調查,資金和團隊合作也是相當重要。創業者需要在前期積累各方面經驗,注重團隊合作,增強后勁,這樣創業項目便能夠長久地在創業浪潮下立足。
3 高校創業教育對策研究
3.1 明確創業教育的教學目的
創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實踐,不斷修正并獲得觀念、知識,形成主動發展的過程,對其好奇心的保護與引領非常重要,目前中國的創業活動雖然還算活躍,但絕大多數都是被動創業,這充分說明了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缺乏。創業教育要使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巨大的社會就業壓力,認識創業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正確的理念使人采取正確的行動,而錯誤的、不合適的理念就會使創業行動產生偏差。在創業教育的各項任務中,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其形成正確的理念是最重要的。
3.2 完善師資隊伍配置
觀察美國大學生創業前所經歷的系統成熟的創業教育指導課程,我國大學生接受的創業課程屈指可數。大學生成為創客不僅需要政策的扶持鼓勵和自身追求夢想的動力,還需要有完善的創業課程指導。創業課程的建設,首先需要建設創業師資隊伍。完善師資配置,需要高校組織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參加創業模擬活動,以獲得創業的體驗,為教師以后的言傳身教奠定基礎。因為在接受良好的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加上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將會大大提高初創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例如在面對多元化的創業基地選擇時,并不是所有的創業基地都適合每個人,此時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創客自身條件給出適合創客個人的有效建議;當創客遇到困難時,他應該向誰咨詢求助,在幫助引導下想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讓創業的想法不再被扼殺在萌芽,做到遇事不慌,大大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3.3 增強創業實踐教育
在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上,我國高校要徹底改革傳統的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增加第二課堂力度,開展創業實踐,學以致用。1)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類大賽。這些大賽既可以是“挑戰杯”等全國性的比賽,也可以是學校開展的創業計劃大賽。2)利用好學生本專業的學科知識,結合專業特點,開展模擬股市競賽、商務談判大賽、廣告策劃大賽、模擬公司訓練營、廢棄物收集器設計等活動。3)利用各大學的科技園,把創業教育與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工科專業創業人才的發掘,為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這樣,高校創業教育不僅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且靈活、生動、有效。
3.4 協同開展創業教育
傳統關門辦學的教育格局使我們反思到只有心懷“開放辦創業”的想法,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安排學生實習,加強專業與市場的結合,使教學更貼近市場,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才會走出誤區。推進校地協同,深化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鼓勵大學生響應國家政策有規范有秩序的自主創業;推進校企協同,開辟創業與實習綠色通道,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管理社交能力及職業道德素質;此外,加強高校與創業孵化基地的合作,將創業基地構建成大學生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深入開展創業導師培訓和創業指導活動,積極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為高校師生創業提供交流學習、項目展示和互動合作的全方位服務平臺。
3.5 構建創業教育保障體系
與其他教育領域的創業教育以及與國外的創業教育相比,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目前還尚未成熟,構建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構建創業教育保障體系需要在強化課程體系、師資素質、管理機制、組織機構、法律政策的同時創建與創業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教育效果評估方案,形成模塊化評價指標體系。還需學校、社會、政府共同努力,盡可能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運行環境來保證創業教育的實施。
4 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經過20多年的發展,社會各界尤其高校的重視使得創業教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創業教育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基于現代教育價值觀理念反觀我國的創業教育,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明確創業教育教學目的、完善師資隊伍配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方合作構建協同的社會支撐體系等方面科學開展創業教育,提升創業教育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曉晴.中美高校創業教育的比較與思考[J].教育探索,2013(8).
[2]董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高校創業教育[J].教育職業,2015(35).
[3]朱飛.基于反思視角的高校創業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6).
[4]孟新,胡漢輝,楊文燮.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15(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