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漪
【摘 要】寫作是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一個瓶頸,很多學生苦于有話不知如何表達或詞不達意、錯誤頻出,而詞塊這一介于語法和詞匯之間的概念,雖然時常被忽視,卻能對英語寫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擬從詞塊的定義和分類入手,歸納、整理和闡述詞塊習得對高中英語寫作的作用。
【關鍵詞】詞塊;寫作;作用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寫作的難度最大。作為語言重要的輸出方式之一,同時也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寫作水平是高中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重要環節。近十幾年來,國內很多語言學家對寫作策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領域涉及到理論、實踐、語言本身、心理等語言外部因素,并對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構思組織策略、糾錯策略等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雖然專家們對該領域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和詳盡,但目前寫作水平難以提升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高中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常常會有無話可說、不懂如何表達成英語、詞匯使用不當和語法錯誤頻出、邏輯不通、中文式表達嚴重等情況。Pawley和Syder曾指出,如何獲得接近母語的流利性和接近母語的選詞能力是外語學習的兩大難題。
Widdowson發現,母語使用者的語言知識更多是以詞塊的形式出現,而非分析性的語法規則,因而學習詞塊比學習語法更重要。Lewis指出,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研究表明,詞塊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以及具體語言技能之間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對詞塊的定義和分類,以及一些研究者研究出的詞塊習得對英語寫作水平的影響進行整理和闡述。
二、詞塊的定義和分類
1. 詞塊的定義
Becker在1975年首次提出了詞塊的概念,詞塊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勢,并且形式和意義較為固定。他指出,當人們在交際中進行語言表達時,可以迅速從記憶庫中整體調取那些預制詞匯組塊,然后稍微進行加工,就可以產出流利地道的語句。之后,其他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定義。Lewis認為,詞塊在真實交際中以固定形式頻繁出現,它們被某一語言社區的大多數人所接受,而連續的、連貫的語言則是由詞塊的合理組合構成的。而Wray則把詞塊定義為“一串預制的連貫或不連貫的詞或其他意義單位,它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無法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
2. 詞塊的分類
不同學者對詞塊分類有不同認識。在國內,傳播較廣泛的是Nattinger和Decarrico的分類法(1992),他們的分類方法基于詞塊的結構,具體來說有4類,即聚合詞(polywords),指具有固定形式的多詞短語,如and so on, for instance等;習慣表達法(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指俗語、格言或社交語,如how are you, all roads lead to Rome等;限制性短語(phrasal constraints),指結構固定而內容可變的短語,如as far as;句子構造型結構(sentence builders),指為全句提供框架結構而所接內容可變的短語,如I hold a view that ..., we can safel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等。
三、詞塊習得對英語寫作的影響
根據心理語言學,詞匯學習中存在兩個互有聯系的環節:一是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二是對詞匯的搜索和實用。高中生往往在后者存在較大的問題,即較難在表達時快速地把所需詞匯從大腦中搜索出來并恰當使用。眾多研究表明詞塊類似語言輸出的半成品,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詞塊習得,會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減少搜索障礙,有利于增加寫作的流利性
就寫作而言,流利性通常是指學習者能夠自如而不費力地使用外語進行寫作的能力,包括語言的流暢性和意義的連貫性。寫作作為高考的一種重要題型,有著寫作時間、內容、形式、字數的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要兼顧結構條理清晰、表達得體、用詞恰當等要求,在考試壓力下,往往是搜腸刮肚、臨時組裝,盡量湊滿字數,完全達不到流利的寫作目的。而大量的預制詞塊可以幫助學習者在寫作時迅速提取和直接運用,提升表達的自動化程度,減緩時間壓力,為寫出優美的句子贏得更多時間,保證寫作的流利性。有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預制詞塊將有利于提高二語寫作速度和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意義連貫性。
(2)減少母語負遷移,有利于提高表達的地道性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利用母語的表達習慣來表達第二語言是學習者經常使用的方式,而第二語言本身的句法結構和表達習慣往往會被忽略。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不少學生在寫作時會先將想表達的內容用漢語進行構思,然后翻譯成英語,結果是很多表達生硬,詞不達意,中文式的英語屢見不鮮。英語詞塊則具有較為固定的語法結構、穩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境,學習者在寫作過程中整體提取儲存的詞塊,培養出語感,可以減少詞匯搭配錯誤和語境使用錯誤,避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寫出地道的符合英語習慣思維的詞句,比如在描述某人力大如牛時,詞塊習得較好的學習者就會注意文化差異,正確將意思表達成as strong as a horse而不是按照中文習慣,寫出as strong as a bull。
(3)減少支離破碎,有利于培養語篇組織能力
語篇組織能力是指在寫作中能夠組詞成句、連句成篇,寫出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意義連貫的文章,即寫作時,要注重起承轉合的結構。掌握一些作為過渡語的詞塊,可以使文章讀起來層次分明、語篇連貫。常見的過渡句有很多。“起”: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It is obvious that/What is reflected is as clear as daylight;“承”:in addition/furthermore/what's worse;“轉”:for another/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合”:above all/in conclusion/on the whole/in a word。靈活恰當地在寫作中使用以上詞塊,可使全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寫作,閱卷者也可以對文章主要觀點和結構一目了然,從而提升書面表達的檔次。
四、結語
寫作是重要的語言輸出形式,寫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者詞塊的儲存。學習者可以從記憶中整體直接提取詞塊,無需根據語法規則生成和分析,因而詞塊的習得能幫助學習者減少搜索詞匯的障礙,提升寫作的流利性;減少母語負遷移,提高表達的地道性;減少支離破碎,培養語篇組織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大力推進詞塊輸入和訓練,突出詞塊習得在寫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自發注重積累詞塊,從整體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F and a Way Forward[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Pawley, A. &F, Syder.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 In J. Richards & R. Schmid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C]. London: Longman, 1983
[4]戚焱. 預制語塊與大學英語寫作[J].山東外語教學,2005,(5): 64-66
[5]王健.詞塊理論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 2014,(2):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