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軍
摘要:小學數學的組織教學如果不講究方法的話就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小學數學的課堂組織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習的興趣,這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培養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可以從巧妙導入、創設情境、采用競賽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等來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巧妙導入 創設情境 現代教學手段
小學數學雖然是基礎性知識,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仍然是所有科目中最難的,再加上學生的活潑好動使得課堂學習效率難免降低,這些情況同時也給教師和家長帶來了極大的煩惱。所以為了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就如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所強調的:“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會給學生帶來疲倦”,那么我們就要在傳授之前激發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使得學生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我們采納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觀點,從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改革教育方法,以此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導入教學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處在好動的年齡階段,所以在課堂中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去,導致了許多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那么我們就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將數學中的新知識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聯系起來,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的思維完全處在教師的引導中后,就可以將新知識加入其中,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導入教學法可以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通話故事、動畫片或者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生活常識等,我們舉例進行說明,在學習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書本、桌子、地板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為案例,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又如在學習數字的加減乘除的時候可以在開課前幾分鐘問學生動畫片中主人公有誰?有多少?等問題,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將課本知識加入其中,以此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利用導入教學法能夠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二、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點點小小的動靜都能夠引起其注意,這就使得其不能將教師傳授的知識全部吸收,那么我們就利用這一特點,在數學課堂上設立良好的情境,用有趣的情境教學來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之所以能夠遵守課堂秩序是因為教師可以采取體罰學生的方式來規范課堂秩序,但是現今隨著思想的不斷進步,體罰學生顯然不適應現今的教學理念,并且體罰學生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創傷,那么為了解決教育效率與體罰學生之間的矛盾,我們需要將情境教學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對此我們通過舉例來具體性的說明,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我們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例如在學習圖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指定的圖形,讓其他學生進行辨別,也可以讓學生對圖形進行隨意變換,以此促進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利用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整體處在一個情境中,也能最大程度上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
三、利用競賽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比較強,對于比自己優秀的學生總存在正不服輸的心理,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心理來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以此來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對此我們進行舉例說明,在學習加減乘除運算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次比賽各組各處一名同學,進行答題,如果答不對就減分答對就加分,以此來評價各個組的成績,這種教育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集團榮譽感,也能促進其互相團結,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中去。
四、廣泛采取現代教學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教學手段的豐富多樣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生動活潑提供了無盡的可能。小學數學老師如果還是一味地“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是注定要被學生所排斥,被社會所淘汰的。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視聽上的強烈沖激,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小學生新鮮好奇的心理。也有利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直觀,增大了課堂容量。特別需要提到的是這種教學手段對于學習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的調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學習后進生因為基礎的原因往往上課的注意力就比較不集中,多媒體教學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較之老師的口頭講解、講臺板演要可感可親了許多,學習的積極性自然都被調動起來。不少老師都有發現,每當上課前老師在講臺上忙著調試多媒體教學調設備的時候,不少同學們都提前在座位上坐好了,可以說是對課堂產生了期待心理。
總而言之,對于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最后的教育方法就是將其興趣所在與數學學習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以此來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凡哲.數學學習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談詳柏.趣味數學專輯[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
[3]錢守旺,卓東健.走進數學思維王國·小學[M].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第二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