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富+李桂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技能,更注重的是使學生具備21世紀合格公民所應有的基本素質。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漸體會到: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時代的前進呼喚著創新。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未來的優秀人才,必須具有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必須從小培養。因此,要把創新意識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
關鍵詞:創新教學;自主創新;打破常規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勢在必行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大膽創新,這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對我們的一種召喚。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升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知識快速更新,以往那種“學校教育就是知識教育”的傳統教育觀,已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教育的職責,在教育中多探究培育創造力和意識的方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國家就會多一些創新人才。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在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上實現教學創新,從而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機會。
二、在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勇于創新
創新意識包括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求新立異的欲望等。兒童在入學后,是愛學還是厭學,是愛問還是不問,主要取決于后天的教育。因此,教師要樹立創新思想,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勇于開拓創新。有的學生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常常提出不同凡響的問題和見解,比如,在教學圓錐體積時,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體積,可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演示的基礎上,揭示圓錐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如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多多少等問題。讓學生在帶著好奇、探究的心情,借助操作、實驗等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經過長期的訓練,逐步引導學生邁向創造性思維的領域,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勇于創新的思維意識。
三、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去自主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更要注意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的思想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馳騁。“兒童單靠動腦,只能理解和領悟知識;如果再加上動手他就會明白知識的實際意義;如果再加上心靈的力量,那么知識的所有大門都將在他面前敞開,知識將成為他改造事物和進行創造的工具。”因此,要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去自主探索、創新。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1)圓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來計算面積?(2)轉化前后圖形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可見,在讓學生思考的同時,讓他們自己試著“走一走”“做一做”,才能使他們大膽地思考、探索,進而創新,使他們的思維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能力增強的良性循環。事實證明,只有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才能使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行新的探索。
四、適時適度地評價學生的創新,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教師要特別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進步,對學生的新發現,教師要及時地給予熱情的表揚和肯定。盡管有些發現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種創新、一種激勵。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教學,如有些想法雖然是錯誤的,但能給其他學生以警示;有的想法很平常,但對學生個人來說,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進步。根據學生種種表現,對學生進行適度地評價,使學生明白,誰付出了艱苦勞動,誰就能得到教師的肯定,誰就能取得好成績,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只有經常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才能使他們經常保持學習的勁頭,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創新。
總之,創新就是一種不斷地開創,不斷地打破常規,在從中有所發現。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強化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扎扎實實地為學生打好基礎并以創造能力為核心,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自立創新,開拓進取,在深化素質教育的道路上譜寫出創新的教育篇章。
參考文獻:
[1]朱小曼.小學素質教育實踐:模式建構與理論反思.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2).
[2]齊放.小學素質教育概論[M].2版.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0.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