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慧
摘 要: 為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校輔導員應不斷更新觀念,具備傳統文化擁護意識、現代媒介運用意識和文化內涵挖掘意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校園氛圍建設、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拓展社會實踐途徑三個層次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效率,并在創新創業指導過程中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關鍵詞: 傳統文化 輔導員 現代意識 工作路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大學生群體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理應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然而當前的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學生的專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導致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缺乏認同感,未能充分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承擔著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性、有品德和有靈魂的優秀青年。
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前高校輔導員雖然試圖貫徹此項精神,通過第二課堂及學生活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非技術層面問題。首先,一些輔導員所在的高校未能從政治高度全面認識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和現實性,也就不能在機制建設和系統分工等多個層面給輔導員開展工作提供機會和便利;其次,一些輔導員開展相關學生活動仍只停留在簡單宣傳階段,致使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不高;再次,在發展思路和開展路徑上,一些輔導員依然延續以前的風格,主要通過灌輸相關知識、翻新活動主題及擴大活動規模等方式適應文件要求,活動路徑單一,缺乏整體性和規劃性,無法實現依托活動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行為轉化。這些問題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效果,也偏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和弘揚的初衷和預期。誠然,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擔絕非輔導員一己之力能承擔,但在高校轉變思想及保障傳播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輔導員的現代意識和工作路徑擴展已然成為突破問題的重要著力點。
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的現代意識提升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戰線的重要群體,高校輔導員應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觀念,培養現代意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1.傳統文化擁護意識
做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應從意識層面上認同并擁護中華傳統文化。目前,高校輔導員多為“80后”、“90后”,受其思想及生活的某種局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未必深刻透徹。因此,輔導員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深信不疑,在各種社會思潮前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到其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起的價值、道德及精神引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積極主動學習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掌握其歷史淵源、政治背景、價值理念及時代價值,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興趣,爭做傳統文化的研習者和傳播者;三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武裝自己,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顯于行。輔導員要以身作則地向學生傳遞中華文化蘊含的精神能量,展現中國聲音內在的思想動力,全力以赴立德樹人。
2.現代媒介運用意識
在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效果往往取決于傳播途徑和媒介運用,是一種傳播者和受眾雙向互動的交流關系。面對每天接收海量信息的大學生群體,輔導員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轉變簡單的說教式宣傳觀念,具備傳播意識,善于綜合運用現代媒介,融合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方式實現傳播目標。大眾傳播方面,輔導員要有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平臺深耕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營造文化氛圍意識;人際傳播方面,輔導員要有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精髓、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時代主旋律意識;組織傳播方面,要有抓好團學干部和班委隊伍,使其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自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識。最終打破多種傳播形態自成一家的局面,建立起以大眾傳播內容深耕、人際傳播深入討論、群體傳播強烈互動的綜合性交叉傳播網絡②。
3.文化內涵挖掘意識
《綱要》明確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于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誘惑力,中國傳統文化既包羅萬象,又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傳承和延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慢慢積累、慢慢沉淀的過程。因此,輔導員在發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過分夸大,而要本著追本溯源的態度,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傳播內容應包括古典詩詞、文學名著、書法、繪畫及音樂藝術等,提高第一課堂講授、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及學生課外活動的效果,著力打造精品校園活動和王牌社團,依靠活動的文化特質提升學生認知,實現態度轉變和價值認同,真正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涵化思想的作用。
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的工作路徑拓展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氛圍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隱性和顯性兩個層面。隱性文化源于歷史形成,而顯性文化則靠人為打造。作為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的重要角色,輔導員要從可塑的顯性校園文化著手,將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情境化”氛圍,讓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于其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可通過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知悉校史、校訓、校徽、校風、校園建筑及人文景觀所折射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并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傳統宣傳方式,結合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系統的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接受和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積極打造弘揚傳統文化的校園精品項目,引導學生成立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協會或社團,通過學生團體組織形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2.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
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自身工作實際開展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宣傳教育活動是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特點,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突破:第一,倡導以民族傳統禮儀教育為主題的日常行為規范活動。我國是禮儀之邦,注重內在德行的修養,引導學生爭做遵守“靜、敬、凈、競”的華夏人有助于培養學生端莊得體、文明禮貌的言行舉止;第二,利用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的歷史紀念日等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民族精神;第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文藝活動,讓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如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手工技藝展、民族舞蹈晚會、書法大賽、傳統文化講座等,都是很好的活動形式;第四,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讓學生感受文化大家的風采,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推薦或組織學生學習相關國學經典,如《四書五經》、《資治通鑒》、《論語》等。通過學習報告、讀書筆記、學習心得交流等讓學生了解民族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等,從而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3.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以檢驗和內化,高校輔導員要積極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實踐途徑,可依托學生黨支部、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假期社會實踐。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專長服務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號召學生開展“家鄉故事”、“民俗民風”等假期調研,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愛國愛家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建立民間傳統文化調研小組和拯救小組,針對民間傳統文化存續現狀展開社會調研,以視頻采集、訪談記錄、照片留存等方式反映現況和問題,并在學校組織相關展示和交流活動,達到以學生和現實的視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進而產生共鳴。同時可以整合當地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站)、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劇院、故居舊址、名勝古跡、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街區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加深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認識和情感認同③。
4.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直接反映。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呈現功利主義傾向,個人職業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要求相背離”④。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輔導員應積極調整創業指導思路,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導向作用,用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首先,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創新創業理想,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發展同國家、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社會發展尚待完善的區域去就業創業;其次,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情操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優良道德傳統,也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職業品質,輔導員要注重用中華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的準則引導學生,加強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誠信道德建設⑤;第三,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讓學生遵守愛崗敬業、自強進取的職業操守,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志存高遠、吃苦耐勞,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注釋:
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②朱尉.高校輔導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現代意識與職業能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8).
③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N].中國教育報,2014-4-2.
④謝麗麗,等.高校大學生科學職業價值觀培育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
⑤謝麗麗.高校輔導員視角下的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