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摘 要: 思政教育“供給側改革”要求輔導員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給學生提供精準的、有效的、科學的供給,引領學生成人成才。本文從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的視角,提出輔導員應該掌握學生工作有關的政策文件、規章制度、具體業務文件和時事熱點問題,不斷擴大知識面。此外,輔導員還要具備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分析、談心談話、主題演講等多種方式掌握一套成熟的事務處理機制。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 輔導員 職業能力
“供給側改革”是當下的一個熱詞,指從供給側的要素入手,優化整合,尤其是發揮創新的作用,推動經濟發展。在教育領域,供給側與需求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狀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委書記侍旭指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味強調理論灌輸,內容單調、教育方法單一,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和個性,造成教育效果弱化;一段時間內我們將重心逐漸轉向需求側,過于迎合學生的需求,過于強調方法,忽視了供給側自身必須具備的引領力和影響力,教育效果同樣受到影響。”因此,思政教育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思維,要求思政教育的供給主體必須提高理論水平、豐富知識,從而給學生提供更高端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培育學生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一、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是提高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有效平臺
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培訓培養第三個五年(2016—2020)規劃出臺。通過舉辦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聚焦工作中遇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搭建輔導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的平臺,以賽促訓,形成積極的發展導向,進一步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活力和工作水平。
近幾年來,湖北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進入常態化。從歷屆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的賽程和內容看,主要是理論知識、案例分析、班會設計、談心談話、主題演講,重點考察輔導員開展日常工作的必備能力和素養,試卷上呈現的考題就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問題。通過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一批優秀輔導員從中得到鍛煉脫穎而出,極大地推動政工隊伍建設。
二、輔導員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基本素養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輔導員工作是有章可循的,要成為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勢必要求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和寬闊的視野,既能用相關理論知識引領學生,又能用學生的話語體系與他們交心談心,答疑解惑。由此,輔導員必須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事務處理能力。
(一)掌握理論知識,盡可能擴大知識面。
教育部24號令明確要求:輔導員要主動學習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與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這是思政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作支撐,輔導員難以理直氣壯,引領教育自然無從談起。
輔導員要熟練掌握政策文件、規章制度、具體業務文件和時事熱點問題,盡可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央16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21號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部12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24號令)、《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教思政〔2014〕2號)等,這是輔導員開展工作的基本依據。另外,還有具體業務方面的若干規定,諸如應征入伍、生源地貸款、貧困生認定、創業政策等,這些都是輔導員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基本指南。此外,十八大以來的全會精神,國家的一些重大戰略,比如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這些是輔導員開展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輔導員要盡可能地擴大知識面,甚至要了解所帶學生的專業知識,否則跟學生難以有共同語言,何以成為知心朋友。以上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開展后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二)成熟的事務處理能力。
任何一個輔導員都會碰到若干具體事務,小到學生的吃喝拉撒,大到人命關天。學生向你反映問題,你要解決,首先要有思路,然后按照思路執行。
如:寢室四個女生,小華是農村人,與其他三個城市女孩性格不合,向來獨來獨往……兩年下來,小華與他們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因此,三個女生希望把小華調出該寢室,找到了輔導員。
這是一個具體事務,在試卷上就是一個案例。案例分析、談心談話、主題演講都是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的考核內容,其實這些就是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手段。所以,一個輔導員擁有成熟的事務處理能力,一定能夠熟練地進行案例分析、談心談話、主題演講。由此,輔導員要會分析問題、能表達觀點、善文字寫作。
1.分析問題的能力
不論是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還是日常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分析具體問題都是前提,只是在職業能力競賽的場景中,輔導員要把自己的內心活動和思維過程展現出來。我們認為,輔導員在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要把握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簡述背景。輔導員了解具體事例后,可以用簡短語言把核心內容介紹一遍,一是給自己留點思考的時間,二是進一步熟悉事例,平靜心情,避免倉促回應,亂了陣腳。第二,研判關鍵點。輔導員要迅速鎖定具體事件屬于哪個方面的問題,鎖定大概方向不至于解決思路偏題,正確找出關鍵點,是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第三,提出解決思路。解決思路就是“問題關鍵點”的展開和延伸,也是接下來具體實施辦法的前提,此為承上啟下。這個時候通常需要向社會支持系統借力。也就是說輔導員不要局限于自身的能力,要通過盡可能多的途徑解決問題。第四,闡述具體實施辦法。在解決思路的指引下,充分結合具體情況,闡述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就是要明確地告知學生該怎么做。照理說,到這一步,事情應該可以解決了,但輔導員要從中積累經驗,所以,第五步——“總結經驗啟示”就顯得十分必要。輔導員除了解決個案的問題外,還要在眾多個案中找出規律性的信息進行提升,總結經驗和啟示,為類似案例的處理提供參考。
2.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就是說話,說話包括一對一的溝通,即談心談話,也包括一對多的演講。在談話過程中,輔導員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訴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有以下四個類型的談心談話:第一,教育型談話。這類談話通常是輔導員發起的,總是伴隨著學生違紀違規而出現,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錯誤,進行教育,希望改正。第二,解惑型談話。學生遇到困惑了,比如覺得讀書沒有意義,厭學了,找到老師。對于這類型的談話,輔導員不要輕易反駁學生的觀點,在傾聽之余可以闡述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把啟示和反思再次拋給學生,畢竟解鈴還須系鈴人。第三,求助型談話。學生遇到了困難,如寢室被盜了,找到老師。這時候,輔導員要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第四,征詢型談話。當學生出現選擇困難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找到老師,這個時候要依情況而定,幫他分析,引導做出選擇。其實這類學生通常有了自己的決定,只是希望找個人支持他,尋求內心的平衡,輔導員針對這類學生需要耐心傾聽,不時給予贊許和認同。
主題演講是輔導員工作中不可少的環節,開展主題教育、給學生開會都得講話,話講得如何直接影響活動效果的優劣。當然還有被動講話的時候,比如出席學生活動,學生請你講幾句,即興演講也是少不了的。在演講過程中,我們認為,開場的稱謂很重要,一種好的稱謂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此外,演講的一個核心問題就在于一定要給聽眾傳遞信息流。
3.文字寫作能力
教育部24號令明確要求,輔導員要注重運用各種新的工作載體,特別是網絡等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傳遞信息,能否寫出漂亮的文章,是考量輔導員素養高低的重要指標。輔導員不僅要及時進行工作小結,編寫工作案例和撰寫理論文章,更要借助網絡平臺給學生傳遞信息、傳遞自己的思想,做時尚的人。
三、輔導員職業能力和素養提升之策
從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的視角探窺輔導員日常工作,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事務處理能力是一個合格輔導員必須擁有的素質。
在通常情況下,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甚至無序,如果沒有自己的規劃,按部就班,就必陷入疲于應付日常事務之窘境,職業能力提高無從談起。輔導員除了積累基本理論知識和認真研究學生之外,務必按照自己的工作思路構建熟悉的工作體系,不論職能部門的指揮棒怎么擺,也不管領導有什么樣的要求,你都要在自己的工作體系中篩選、調取、組合信息,稍加修正之后,按對方的要求整合內容。只有這樣,方能忙而不亂,自己那一套成熟的工作體系是根本,篩選、調取、組合是手段,最終反映的卻是規律。
參考文獻:
[1]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應有“供給側改革”思維[N].光明日報,2016-3-16.
[2]沈威,范偉杰.高校學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與技巧[J].高校輔導員,2014(3).
[3]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教育部24號令,2006.
[4]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Z].教育部21號令,2005.
[5]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Z].教育部12號令,2002.
[6]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培訓培養第三個五年(2016-2020)規劃[Z].鄂高工委5號令,2016.
基金項目:2016年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立項支持項目“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編號:2016 XGJPG 4007),2016年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應用校本研究項目“我校輔導員隊伍穩定與建設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XB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