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蓉

摘 要:該文中的《AHK銑削實訓》課程是實踐環節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門基礎實踐課程,在第二學期中進行,為后期深入實踐課程內容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循序漸進、訓練技能點多樣化等,并且在教學實施時,做到易理解,易操作,實用性強。
關鍵詞:雙元制 銑削實訓 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154-02
該課程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做學合一”的原則,采用行動導向六步法進行實施,其中包含了四階段教學法、項目教學方法、引導文教學法行教學設計。在每個任務實施過程中,能夠運用教師點撥、關鍵點提示、操作技巧示范、警告、重點提示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實施。
1 課程教學設計
1.1 課程設計依據
該課程以拓展學生在銑削技術、銑削技能方面的能力為目標,通過理論與操作技能有機融合,項目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的遞進,重在培養學生使用普通銑床進行機械加工的能力;同時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完成簡單生產任務并能根據在零件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課程內容
在課程教學內容中,嵌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對課程載體進行了篩選。最終確定以典型零件為工作任務,并根據實際課程需求,對任務圖紙進行修改,使工作任務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工作任務實施。
1.3 課程載體
根據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安排,課程項目載體選用了4個:十字塊、滑閥、導板,六角盤蓋。其中,十字塊與滑閥互配,滑閥又可以與導板互配。項目從基本的銑削平面訓練開始,逐漸深入進行各類臺階及各類槽的銑削,掌握各種銑削方法。最終的訓練點在于件與件之間的相配,具體訓練學生對配合尺寸的銑削控制能力,及簡單的互配方法鑒別能力。六角盤蓋則是訓練學生對六棱形零件的銑削方法能力,相較于前三個項目,加工難度有所提高。
1.4 課程重點及難點
1.4.1 該課程重點
培養學生學會編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加工工藝的能力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會加工,會操作,更要讓學生學會編制加工工藝。在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來料加工一定有相應的工藝文件,如果工藝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導致零件加工出現問題。所以,培養學生學會編制工藝,為以后的學習及工作打下基礎是非常必要的。
培養學生對銑床加工的規范操作。銑床規范操作的條例非常多,安全操作最重要,從最基本的工作服、工作帽及防護鏡的穿戴,到加工時的操作細節注意點,都是為了防患于未然,每時每刻都不能掉以輕心。
培養學生對零件加工質量的控制及檢測能力。尺寸控制與檢測是決定零件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首先,學生必須學會控制尺寸范圍;其次,正確的檢測方法能確保零件是否合格。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檢確定檢測的準確性。
1.4.2 該課程難點
學生規范操作及基本素養的養成。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與職業素養,是一個持久的教學課題。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 d的形成和69 d的鞏固,然后習以為常。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并不斷強化,使學生養成習慣,不僅在該課程中繼續保持,更要延續到工作中,乃至受用終身。
常用工、量、刀具的正確選擇和使用。刀具的正確選擇使用對于剛接觸機床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它需要根據不同的銑削加工面、形狀、不同的尺寸要求等進行合理選擇。不合理的選擇可能導致加工效率低下,加工質量缺陷等,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導致刀具受損等情況產生。
零件加工工藝的編制、加工精度的控制及加工質量的檢測。這既是該課程的重點,也是難點。工藝的編制是否合理,決定工件加工工序及方法是否正確;加工精度的控制及加工質量的檢測是否正確,決定零件是否合格。這三方面是有機結合,息息相關的。學生掌握這幾個環節的能力,需要不斷地反復訓練,才能有效達到預期效果。
2 課程教學實施
2.1 教學方法
該課程參考德國的行動導向法,針對課程項目,有效進行課程實施。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完整的行動模式來展現。我們以該課程項目中的任務1(如圖1)銑削六方體外形尺寸為例,確定六個環節需要做些什么。
第一步,搜集信息,在第一個環節里,主要體現應該做什么?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對需要加工的任務去進行信息搜集,為整個任務的順利實施做好充分準備。這些信息包含對機床、材料、刀具、切削參數、圖紙、加工工藝等。
第二步,計劃,這個環節應該知道如何做?在進行計劃的時候可以做出多個方案,進行比較,預想每個方案可能產生的后果,例如:是否會遇到加工困難,加工時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加工完成后能正確否保證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等多方面進行考慮。
第三步,決定,這個環節需要選擇哪個途徑?在經過計劃了多個方案后,選定較為合適的一個。在這個環節時,學生可以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討論,在教師提供建議后,確定最終方案,決定六個面的銑削順序。
第四步,實施,這是體現如何工作的環節。針對剛接觸銑床的學生,可以由教師先進行示范操作,然后由學生模仿加深印象,再由學生進行獨立操作,教師從旁巡視指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必要時再次進行示范。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灌輸5S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時刻保持動態5S。
第五步,檢查,這個環節要體現的是任務的處理是否專業。學生在加工完成外形尺寸后,需要對自己的工件進行自檢,同時可以與同組同學進行互檢,最后由任課教師進行檢測三個外形尺寸是否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垂直度、平行度、表面粗糙度是否達標等。
第六步,評估,最后這個環節是對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今后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教師的角色在這個環節中起比較重要的作用,要使學生形成質量意識,對學生加工完成的工件進行評價總結,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弱勢在哪,在之后的練習中進行加強,反復的訓練使加工質量達到零缺陷的目標。
3 結語
基于雙元制模式下進行的實踐課程,對于學生的各方面要求,都相對較高。那么,在高標準、高要求的教學情境下,對于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也必然非常高。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必須對雙元制教學模式非常熟稔,對行業內信息充分了解,始終堅持強烈的培養意識,熱愛這份教育事業,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學習交流,始終保持前沿的教學理念,才能對課程教學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 韋江波.《零件數控銑削》理實一體化項目課程教學探討》[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3):119-120.
[2] 雒鈺花.“德國項目教學法”在《數控銑削編程與加工》課程中的應用[J].模具制造,2015(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