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梅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如何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方式學好數學課?文章認為,引導學生用生活中已獲得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數學;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去了解數學;引導學生發展自身創新能力應用數學;引導學生散發思維,用多種方式來解析數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訓練學生數學能力的好辦法。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小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世紀的公民面臨更多的機會和挑戰,他們需要在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做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必須具有一定的收集和處理信息、做出決策的能力,同時能夠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課?怎樣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和能力?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引導學生用生活經驗來體驗數學,學習數學
引導學生用現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數學,學習數學,這是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適時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并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來學習數學。例如:在“有余數”的教學中,教師講解有關“余數”的內容后,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余數”。如:12個人去坐車,一輛車只能坐10個乘客,那么還有2個人只能去坐第二輛車了。
(二)引導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發現和體驗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從熟悉的現實情景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從而積極展開思維活動。例如“數的認識”教學就可以這樣進行:教師首先拿出數字卡片讓學生認識數字,而后進行猜數字游戲。教師可以這樣說:我手中有一張數字卡片,同學們能猜出是多少嗎?
學生:2,3,5,8,9。
教師:這個數比6大,比8小,這個數是多少?
學生:這個數是7。
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不但加深了對數的認識,還了解了數的大小。數學只有和現實相結合時,才是活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聯系生活經驗,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體驗數學,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自主、合作、探究了解數學
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筆者以為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一)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實驗證明,人們在學習時,單靠聽和看,最多只能吸收30%的新知識,而親自動手操作則能吸收消化90%以上的新知識。少年兒童尤為如此。如果是他們參加過的實操活動,他們可能終生難忘。例如用小棒、小圓片來理解“平均分”。在講授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時,可以讓學生用小棒來搭建各種圖形,從而讓他們探索到其中的規律,理解空間與平面圖的關系。又如,教學10以內數加減法、周長、面積、體積、軸對稱圖形等內容時,都可以先讓學生動手操作來理解。在這個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操作活動要適當、適度。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新知。例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我們可以出示“衣服”“蝴蝶”“雙喜”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所具有的性質,知道它們都是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邊正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自己得出了“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
(三)引導學生養成合作學習、交流學習的習慣
促使學生合作學習,就應該改變教學方式,由單一的角色傳授向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轉變。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親自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新知,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培養其團隊合作能力。
三、引導學生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應用數學
一個教學內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教法,但怎樣的教法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例如“商不變的性質”就有多種教法,下列教法就能夠較好地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設計懸念,把學生引到“商不變”的情景中來。例如出示兩道商是“2”的口算題讓學生口算,再請學生編幾道商是“2”的口算題,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過程中,每位學生都交出了正確的答卷,教師適時的賞識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研究的欲望。接著,請同學們討論:怎樣編題才能使商總是“2”,你有什么訣竅嗎?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再次活躍起來,學生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秘。通過討論,學生發現了商都是“2”的算式間被除數與除數的變化情況,從而得出了商不變的性質。這樣教,學生學得積極,學得快樂,從動手編題到動腦探索,從數之間的變化得出“商不變”的規律,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好鍛煉。
四、引導學生散發思維,用多種方式來解析數學
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因此教學中應該允許學生多樣化地解題。
(一)讓學生進行估算
估算是估計數的大概范圍。例如:小軍媽媽要買一些家電,洗衣機1520元,電視機1828元,冰箱2610元,請你幫小軍的媽媽估算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我們可以這樣想:洗衣機1520元,可以看成1500元,電視機1828元,可以看成1800元,冰箱2610元,可以看成2600元,小軍的媽媽大約應該準備5900元。也可以這樣想:分別把洗衣機、電視機、冰箱看成1600元、1900元、2700元,所以小軍媽媽大約應該準備6200元。
學生通過估算了解到生活中有些時候不需要精確計算,只需要估算結果,從而把握數的大概范圍。
(二)提倡算法多樣化,算法不同,結果一樣
(1) 54 (2)54+37 (3)54+37 (4)50+30=80
+37 =54+30+7 =54+6+31 4+7=11
91 =84+7 =60+31 80+11=91
=91
無論學生運用以上哪種方法來計算,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再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多樣化學習
提倡多樣化學習,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主動學習。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將數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構建數學知識,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