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書包學習方式是電子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本文從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概念、應用現狀及推廣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對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書包 學習方式 小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31-01
一、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概念
物質生產方式及信息化技術手段的發展是現階段小學課堂學習方式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技術進步及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人類從以物質資料的機械生產轉向以信息資源利用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轉變了人們基本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于此相應的思維、交往、生活方式也都發生著巨大改變。個體乃至整個社會的創新創造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越。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拓展,相關教學技術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逐漸深化,深層次激發了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的提高,與“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開展與實施不謀而合,課堂學習正在發生質的飛越。電子書包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集聚個性的教學服務,主要具備幾個特點:1.非物理性,教學內容基于數字化多媒體的成像與投影。2.時序相同與不同,在小學課堂匯總,與學生的學具有時序相同性,與課余時間的學具有非時序相同性。3.交流性,通過互聯網與電子書包終端即可實現線上交流與合作。隨意性,突破固有的時空限制,可以實現全天候不限地點的學習。
二、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應用現狀
國內對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應用概念接觸較晚,目前多個發達地區仍處于摸索階段,不具備形成規模,多個地區還處于試點后期,在探索與挖掘電子書包應用于教學領域的過程中,部分學校總結了基本經驗,電子書包學習方式在試點地區處于全面升級階段,根據筆者所收集與網羅的資料,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對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缺乏全面認知,很多人將學習方式等同于學習方法、手段,忽略了學習主體在概念中的基礎地位。目前多數人還處于對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籠統認識上,認為電子書包看做是非正常學習的網絡終端設備,以電子書包為基礎的學習方式不構成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現行的軟件體統要么因為兼容性、操作性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要么沒有根據教育規律、認知規律進行體統設計,缺乏必要的教育內涵,針對小學課堂教學的軟件更是少之又少[1]。
三、推廣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策略
(一)注重軟硬件的同步開發
完備的操作支持系統與資源庫是電子書包在小學課堂教學應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軟件系統的支持,硬件無法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推廣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同時,應當加強軟硬件的同步開發,二者缺一不可。小學課堂教學力圖推廣電子書包學習方式前,應當做好詳實的規劃與方案,將技術支持系統全面升級后再引進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否則小學效果不理想,影響了新教學技術的效果。在此可以參考國外相關機構在電子書學習方式方面的實踐經驗[2]。
(二)構建相關配套機制體制,營造推廣環境
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基于新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被廣泛推廣,多媒體、網絡設備覆蓋率普遍提高,但是學校管理者對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推廣、部署要求不甚了解或者并不予以重視,在機制體制建設、政策制定上缺乏有效的監督。為更好的推廣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應用,管理者及相關執行者應當及時著眼構建利于支撐電子書包學習方式推廣的機制體制及相關政策,重視新技術在教育領域內的發展前景和巨大潛力。政府部門加強電子書包學習方式的試點工作,謀劃區域內若干個試點學校,以期獲得示范作用輻射全區域[3]。
(三)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與創新
增強軟件實用性的功能,使教學功能更為完善。利用電子書包及相關軟件系統開展更為廣泛的電子化教學模式改革,致力于改善小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使其能夠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進行學習。利用電子終端設備及互聯網技術,加強教學主體、客體的相互聯系,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性更強的學習活動,使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利用熒幕、投影技術、電子書包終端等硬件與視頻、圖形相結合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繆晨霞,孔悅.平板電腦深入小學課堂“傳道解惑”[N].新報,2012-04-09(d07-d09).
[2]Socratech Seminars. Considerations Before Deploying i Pads and i Pods[EB/OL].http://socratechseminars.wordpress.com/2011/02/03/ipaddeployment/ ,2013-09-08
[3]Socratech Seminars.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EB/OL]. http://socratechseminars.wordpress.com/2011/02/03/mdm/ ,2013-09-08.
作者簡介:
唐娟(1986.03.04-),女,漢族,遼寧省蓋州市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創新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