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高校搭建校內實踐教育基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近年來備受教育界關注的話題。本文以沈陽工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伴咖啡”為例,基于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探討適合酒店管理專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促進專業實踐教育基地建設。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 實踐基地 酒店管理 創業能力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人才發展的指導方針是: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把服務科學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科學發展目標確定人才隊伍建設任務,根據科學發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學發展成果檢驗人才工作成效。對此,高校作為人才發展的基地,應該重視學校的校外實踐基地、校內實踐基地以及實驗室的建設,加強實踐基地與創業人才培養的緊密融合,帶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
一、應用型大學實踐基地建設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宗旨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業為目標,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與傳統的研究型大學的培養理念有所不同。應用型大學應當側重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這需要學校多組織創業交流/示范/推廣活動,激發學生創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大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1]。因此,只有當學生擁有了創業意識,才能夠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通過自主創業建立自己的事業疆域。
(二)構建學生的創業體系
作為應用型大學,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圍繞“辦什么樣的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兩個基本問題進行考慮。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產業是平臺,專業是基礎,學業是關鍵[2]。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營銷策劃/計算機操作等應用型能力。同時要開設相關的創業類課程,豐富學生的創業體系。因此,我們應該抓緊搭建創業人才培養平臺,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創業體系,讓她們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有能力進行自主創業。
(三)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應用性大學的創業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基礎,努力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過程。沈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通過校內實踐基地“伴咖啡”,將專業提升與創業鍛煉相結合,鼓勵學生組織創業團隊經營管理“伴咖啡”。這對在校學生來說,不僅能把大學知識轉化成為應用能力,還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鼓勵他們開拓創新自主創業。
二、實踐基地建設對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建設校內實踐基地的目的在于鍛煉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這要求我們建設的校內實踐必須與社會接軌,符合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模擬實踐活動的場所。因此,沈陽工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伴咖啡”實踐基地擁有一個咖啡廳所需的基礎設施,為學生創業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證。
(二)教師加大管理投入,提升專業技術層次
作為酒店管理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本專業教師有義務投入更多的精力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可以從酒店管理專業技術層面給予支持,幫助學生提升制作咖啡的技術水平。此外,學生團隊對創業擁有飽滿的熱情,但是缺乏管理經驗,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學識指導學生經營管理。指導教師在整個創業過程中主要起到指引的作用,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因此,沈陽工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伴咖啡”實踐基地除了平時的教學需要,其他時間由學生團隊進行管理經營,由于學生水平有限,特配有專門的指導教師負責指導與監督。
(三)學生加大精力投入,保障經營管理順暢
創業團隊需要理性創業,任何創業在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進行建設場地,與此同時還需要創業團隊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用型大學搭建的校內實踐基地節約了創業者的前期投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損失。指導教師提升了創業團隊的專業技能,并對實踐項目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保證了學生創業項目的品質。但是,創業更需要的是學生擁有創新精神,能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創業這件事,在模擬經營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嘗試自己的創業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實踐基地的順利經營。
參考文獻
[1]龐永師,王滿四,郭成.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經濟管理類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來自廣州大學的探索[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4):485-490.
[2]何根海,譚甲文.新建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1:46-48.
作者簡介:李薇薇(1989-),女,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任職于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