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如何利用小學美術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挖掘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模仿與欣賞能力是當前教育部門重點研究的問題。手工布藝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思維創新等學習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將手工布藝教學充分利用起來,實施教學方式創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策略
手工布藝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展現形式,是人們智慧與勤勞的象征,學生通過學習手工布藝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勞動與智慧的真正價值所在,并能夠在進行手工布藝制作過程中,手、眼、腦等器官得到刺激與協調鍛煉。目前,手工布藝已被列入小學美術的主要教學內容中,是培養學生藝術興趣、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題材。學生在手工布藝的學習情景中,能夠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包括審美情趣、生活情趣、藝術情趣等。
一、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基本理念
美術手工布藝已在小學美術課中全面開展,創新教學對提高手工布藝教學水平有一定的必要性。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通常情況下需要遵守四大理念。
1.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與后現代主義對學生個體研究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蘊藏巨大潛能的獨立體,這種潛能需要不斷進步、發展與挖掘。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中應考慮發展學生潛能,設定教學目標,學生要通過環境、任務、挑戰、壓力等要素激發自身的潛能,手工布藝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揮想象能力、創作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主探究是指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知識當中,而非在教師或他人的要求下進行思考。而實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手工布藝產生興趣,主動、積極地自行構建學習意識,教師在創新教學中采用吸引學生注意以及情趣的方法,建立學習氛圍,通過合作、協作、借鑒等方式得到啟發,拓展思維。
3.實施社會化,促進發展
學有所用實際上是指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這也就意味著教學中離不開對生活資源的利用,構成學習與生活串聯在一起的教學體系。手工布藝創新教學中采用社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例如:美術課中,手工布藝主題為“偉大的母愛”,學生通過親手制作送給母親的禮物,能夠更加理解與感受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與愛護,進而學會感恩。
4.以品代教,積極反饋
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中,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多彩,而學生對每一節課的內容都需要做記錄,將學習過程中發生的事情、知識內容、要點、課后感受等記錄下來,教師對學生的記錄進行分析,了解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心理變化、遇到的困難,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
二、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主要策略
1.實現情境教學,升華學習氛圍
小學生對外界社會接觸較少,對很多事物的存在感到好奇、疑慮,總想探究原由,進而對事物產生各種幻想與假設,也可以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感非常,因此小學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可以借助學生的好奇心,對教學環境進行創新,根據手工布藝主題設計,對教學情境進行針對性的布置,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主題學習狀態中,同時還能更好地展現出傳統民間藝術的風格,對民間藝術有進一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喜愛情趣。情境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力、想象力、創新力的鍛煉,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2.提高實踐教學比重
手工布藝課堂中基本是以動手操作的內容為主,通過手工操作鍛煉學生的制作能力,促進學生思維活躍發展,而要想有效完成動手操作任務,則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美術手工布藝創新教學的實踐課堂,增設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得到動手操作的鍛煉,還能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能夠根據實踐教學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對學生能力進行分析,對能力較差的學生給予輔助,提高學習、操作能力,對一些行為、思想不正確的學生給予正確引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
3.提高學生模仿和欣賞能力
在手工布藝課堂中,教師在演示一種作品的制作時,學生要積極模仿,模仿的不僅是制作方法還有各種細節問題,提高學生觀察和把握細節的能力。模仿對于手工布藝課堂是很重要的,學生對制作模仿的過程,也是發現自我感悟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和感知能力。在教學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不僅是對優秀作品的欣賞,還包括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欣賞,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我聯想和想象。然后是優秀作品的欣賞,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手工布藝的敬仰和崇拜心情,感受手工布藝的曼妙,提高審美情趣水平。
參考文獻:
[1]羊丹丹.美術手工課教學中紙材拓展運用探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5).
[2]徐夢雅.優化小學美術布藝教學,提升學生美術素養[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