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品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任務。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出發,以“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來闡述優化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數學能力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與嚴密性。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其自主學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對復雜的數學符號和圖形容易感到枯燥和厭倦,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與畏懼,成為小學數學的“學困生”。對于這種現象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將不利于學生以后數學能力的發展,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型教學輔助手段變得多元化。通過多媒體方式、白板等進行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當前教育的趨勢。但是,很多小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特征,一味地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忽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這不但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也給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活力課堂的實現帶來了困難。
二、優化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以“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
1.滲透數學思想——課程導入、內容展開
小學數學教師在每堂數學課伊始,都要注重讓學生充分了解小學數學的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領悟,從“小數的意義”出發來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與開展,使得小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小數知識形成一個概念性的框架,從而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開展對小數課堂的導入,例如,讓學生思考“小數是什么?小數應該是什么樣子?如何讀小數?”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明確小數課堂的學習內容,保持學習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依據課堂導入的知識點進行內容的展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小數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類數學思想的方式進行內容的展開,讓學生對無序排列的10個二位數以內的小數進行分類,使得小學生充分掌握一位小數與二位小數之間的不同。
2.發散數學思維——課程遷移、知識推理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遷移推理,是發散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小數的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推進課堂內容的教學,幫助學生把以往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潛在的數學規律進行歸納和推理,有效運用到新的數學內容的學習中,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通過數學遷移的方式,可以實現對復雜數學問題的簡化處
理,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例如,在“小數的意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課程基礎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確小數的概念,之后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二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遷移學習,鼓勵學生通過已掌握的一位小數的概念,推理出二位小數與三位小數,乃至四位小數的意義。通過這種分層次的數學教學方式,貫徹“先易后難”的數學理念,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
3.鞏固數學能力——課程梳理、歸納總結
鞏固學生的數學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尤為重要。經過數學思想的滲透以及數學思維的發散,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課堂知識,通過梳理與歸納課堂內容,使得學生在總結與反思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有條不紊地開展課堂收尾工作,盡量避免拖堂、拖課等占用學生課外時間的不良現象。
在“小數的意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數形結合思想的引入,進行“看圖說小數”的課程訓練。例如,通過課程PPT動態演示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十份,讓學生用小數表達出其中一份、兩份、三份、四份等所代表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點名問答的方法,提問學生如,0.4的計數單位是什么?1里面包含有幾個0.1?等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促進學生運用小數的能力的提高,以課程訓練的方式來完成對課程的梳理與總結。
小學數學作為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奠定數學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創新與完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小學數學開發學生智力的作用,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新.滲透數學思想發散數學思維鞏固數學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6.
[2]高瑞蘭.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
[3]魏建剛.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