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倩+馬應安
摘 要: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作為常用的評價方式,被用于教學中,兩者有各自的優缺點。根據實踐,筆者總結出以適當的方式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進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高職英語;口語
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教學中常用的兩種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在高職院校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師恰當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才能做到既鼓勵學生積極進取,也讓學生客觀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擔任了四屆(2013級、2014級、2015級和2016級)護理專業雙語班的口語教學教師,本文將談談在口語課堂上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體會。
一、學情分析
護理雙語班在學生自主意愿和學校選拔的雙重標準下,由英語較為優秀的學生組成。本班學生英語學習熱情高,課堂參與性強,學習能力較強。在2013級護理雙語班上使用的是終結性評價。而2014級和2015級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根據學生、后續醫學英語課教師反饋以及考試結果,提高過程性評價的占比,使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優缺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多采用終結性評價,即依賴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來評判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優勢在于能夠在一個階段的學習后,測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否認真學習,具有客觀公正性,也給予學生以指導。缺點也很明顯,因為測試機會有限,學生可能因為偶然原因等影響測試結果,并且測試的內容也不夠全面。學生也可能過于關注考試結果,而在學習時不夠認真,寄希望于最后的復習沖刺階段。最大的弊端是一般測評后學生只關注得分情況,而對得分揭示出的問題重視不夠。過程性評價是在學生學習課程的過程中發生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改進的程度等。相對于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不重在鑒定和選拔,而是重在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度等。終結性評價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狹隘的只關注分數,而是結合過程性評價歸納總結后得出的綜合性評價。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兩種教學方式缺一不可。
三、教學過程
在2015級和2016級學生教學中,筆者采取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評價的內容包括多方面,比如課前預習、課堂出席情況、課堂參與度、課堂任務完成情況以及課后復習和課后任務完成情況等。具體說來,比如針對 “Healthy lifestyle”的話題,教學過程如下:
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學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評價時也可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相結合的方式考評。
課前發給學生學習材料(三篇與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英語文章),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并歸納出每一篇文章的大意以及細節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請學生口述,并就回答情況點評和計分。
根據教材《新視野視聽說教程》的內容,在課堂上請學生觀看一段有關不同人眼中健康生活方式的英文采訪視頻,并完成書上練習題,教師對完成情況抽查、點評并計分。然后請學生聽一段錄音,并就錄音內容展開討論,大家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進行準備,教師抽查討論準備情況,采取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組員自評和補充回答的方式進行評價并計分。
最后安排課后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健康方式編寫對話,并進行脫稿角色扮演,用手機拍攝視頻,上傳到指定網址。各小組進行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打分。
在第二次課上簡單回顧角色扮演情況,教師就存在的問題和各組的優缺點進行點評。
除此以外,教師在平時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語音糾正,培養英語語感,給學生布置常規課后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利用英語趣配音軟件制作配音作品,并上傳到指定網址,每周一次。教師根據語音語調、流暢性和情感飽滿度等進行打分和反饋。在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保持原有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
根據學生、后續醫學英語課教師反饋以及考試結果,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能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監控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更客觀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筆者會繼續深入這方面的探究,提高英語口語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楊瑞萍,劉斐.大學英語過程性評價方式研究與實踐[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